[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畜牧、动物医学

中华秋沙鸭的人工增殖技术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人工巢;繁殖成效;中华秋沙鸭;长白山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2018266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20180145 评价单位: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8.06.01 评价证书号: 20180145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2014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 1)人工巢优化试验:模拟自然巢,开展不同材料、不同规格及不同颜色的人工巢及通过把不适宜营巢的天然树洞经过人工改造后的利用率试验。   2)入住率和幼鸟成活率对比及监测:开展保护区原始森林、经采伐形成的次生林区及人类居住的农耕区生境中,分别挂同等数量的人工巢箱,进行进驻率比较研究;并监测人工巢孵出幼鸟成活率。   3)人工辅助措施对种群数量变化的效应分析:通过布放人工巢及改造天然树洞及人工投食等一系列措施,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4)人工巢制作及布设研究。   技术指标:   1)模拟中华秋沙鸭的自然巢,优化繁殖地点3个,放置人工巢30个;   2)在种群数量增加的前提下,人工巢利用率达10%以上;   3)完成3条河的种群数量监测、4~8个家族群幼鸟成活率的监测及所有入住巢繁殖生态的监测,调查数据的可靠性达到90%以上。   4)提供人工巢制作技术草案;发表论文1~2篇,专著1部。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通过天然巢和人工巢入住巢的生境比较,探讨了中华秋沙鸭繁殖生境的选择性特征和关键因素;   2)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阐明了人工巢设置的技术问题和种群增值的可行性途径。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通过本项目的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人工巢布设技术,为今后开展中华秋沙鸭种群复壮和保护方面打下了基础。长白山森林地区,对潜在的中华秋沙鸭繁殖河流进行栖息地适宜性评估,选择潜在的中华秋沙鸭繁殖的河流,通过人工辅助措施进行扩大种群繁殖地的示范性工作。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在长白山森林地区,对潜在的中华秋沙鸭繁殖河流古洞河流域,通过人工辅助措施进行扩大种群繁殖地示范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存在问题:   1)工作任务的时间分配存在问题   本研究实施过程中,对种群数量、行为、集群、栖息地环境、天然巢搜寻、图片采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而忽视了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整理。由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了不能及时用论文形式体现该项目的研究结果。   2)经费预算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符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研究内容,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的保障。如人工巢的安装、检查、维护等工作需要较高的经费支持。对于中华秋沙鸭幼鸟数量变化和不同河流种群数量等调查,需要较大的交通经费。这些因素使该经费计划做了较大的改动,进行了重新调整。但是,课题组通过合理分配经费,侧重了研究任务,完成了主要技术指标。   
成果名称: 中华秋沙鸭的人工增殖技术研究 关键词: 人工巢;繁殖成效;中华秋沙鸭;长白山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畜牧、动物医学
二级分类名称: 野生动物驯养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4.01 至2016.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学科分类2: 180.57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Q958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20140204003NY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8.00 评价单位: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06.01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20180145 推荐单位: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2018266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2014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 1)人工巢优化试验:模拟自然巢,开展不同材料、不同规格及不同颜色的人工巢及通过把不适宜营巢的天然树洞经过人工改造后的利用率试验。   2)入住率和幼鸟成活率对比及监测:开展保护区原始森林、经采伐形成的次生林区及人类居住的农耕区生境中,分别挂同等数量的人工巢箱,进行进驻率比较研究;并监测人工巢孵出幼鸟成活率。   3)人工辅助措施对种群数量变化的效应分析:通过布放人工巢及改造天然树洞及人工投食等一系列措施,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4)人工巢制作及布设研究。   技术指标:   1)模拟中华秋沙鸭的自然巢,优化繁殖地点3个,放置人工巢30个;   2)在种群数量增加的前提下,人工巢利用率达10%以上;   3)完成3条河的种群数量监测、4~8个家族群幼鸟成活率的监测及所有入住巢繁殖生态的监测,调查数据的可靠性达到90%以上。   4)提供人工巢制作技术草案;发表论文1~2篇,专著1部。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通过天然巢和人工巢入住巢的生境比较,探讨了中华秋沙鸭繁殖生境的选择性特征和关键因素;   2)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阐明了人工巢设置的技术问题和种群增值的可行性途径。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通过本项目的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人工巢布设技术,为今后开展中华秋沙鸭种群复壮和保护方面打下了基础。长白山森林地区,对潜在的中华秋沙鸭繁殖河流进行栖息地适宜性评估,选择潜在的中华秋沙鸭繁殖的河流,通过人工辅助措施进行扩大种群繁殖地的示范性工作。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在长白山森林地区,对潜在的中华秋沙鸭繁殖河流古洞河流域,通过人工辅助措施进行扩大种群繁殖地示范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存在问题:   1)工作任务的时间分配存在问题   本研究实施过程中,对种群数量、行为、集群、栖息地环境、天然巢搜寻、图片采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而忽视了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的整理。由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了不能及时用论文形式体现该项目的研究结果。   2)经费预算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符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研究内容,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的保障。如人工巢的安装、检查、维护等工作需要较高的经费支持。对于中华秋沙鸭幼鸟数量变化和不同河流种群数量等调查,需要较大的交通经费。这些因素使该经费计划做了较大的改动,进行了重新调整。但是,课题组通过合理分配经费,侧重了研究任务,完成了主要技术指标。   
联系人: 牛丽君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7-10
联系人email: 单位代码: 92201703
邮政编码222: 133613 联系人电话: 13194338177
单位传真: 0433-5710791 单位通讯地址: 吉林省安图县二道镇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433-5710791;5710742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朴正吉;王卓聪;朴龙国;罗玉梅;王超;卓永生;姜权;睢亚橙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3-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