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教育;金丝猴;圈养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9312018Y0007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10-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上海动物园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 |||
评价日期: | 2018.01.19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该课题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资助,上海动物园负责实施。 野生动物丰容的研究和应用是21世纪动物园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欧洲、美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动物园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大陆地区野生动物丰容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只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区的动物园刚开始起步。 该课题立项的目的是促进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福利,提升保护教育效果,并在动物园行业内推广应用。 该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为: (1)该课题以马来熊、白头叶猴、金丝猴、红斑羚等动物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的行为学研究,确定了在圈养条件下的行为谱和行为节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试验了以展区环境改造和新设施的使用为核心的丰容方式和方法,对动物福利改善作用明显,动物繁殖工作得到提升,丰富了游客的游园体验。 (2)对华南虎、红斑羚、马来熊、金丝猴开展行为训练研究,探索和建立了不同物种行为训练的方法。 (3)该课题的成果在国内动物园进行推广后,效果显著,推动了我国动物园行为管理技术的发展,提升动物园科普教育和物种保存的作用。 (4)该课题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良好的实用性,发表科技论文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 该课题的关键技术为: (1)通过目标取样(Focal Sampling)和所有事件取样法(All-occurrence Sampling)调查研究园内金丝猴、白头叶猴、华南虎、马来熊、红斑羚等至少5种重点野生动物的行为谱和行为节律,比较研究动物行为在丰富度前后的变化,从而筛选出有效的丰富度方式和方法,为新建展区环境丰富度的设计、评估和改善提供建议。 (2)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适应和复杂学习的相关理论,通过强化训练模式,使其能在非强制状态进行体检或疾病治疗。 该课题技术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动物福利改善明显,保护教育效果良好,并产生一批应用示范案例。该课题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园系统珍稀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游客、珍稀野生动物和饲养管理人员产生伤害,安全性比较好。 该课题在上海动物园园内推广应用情况为: (1)通过高级观赏动物饲养工培训、成立丰容专项工作小组、年度丰容工作专项考核等形式,本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园内饲养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总量达到近300种,建立了鸟类、灵长类、食肉类、食草类动物丰容项目库。 (2)通过丰容工作,由于动物福利的改善,珍稀野生动物繁殖情况良好,2009-2017年动物繁殖价值3200万元左右。 (3)应用本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成立训练工作小组,推进了上海动物园训练工作开展。每年各队组上报训练方案,训练工作小组对各训练方案进行了审核和指导。 (4)本研究荣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自动定时投喂箱和升降式喂料器,在饲养管理中应用,改善动物福利,效果明显。 (5)通过丰容工作,提升了展区面貌,丰富了科普教育内容,提升了入园游客的游园体验,2009-2017年1900多万人次游客受益。 该课题在在中国动物园协会会员单位中的应用为:通过在中国动物园协会科技委员会年会、华东协作区年会、《华东论文集》等渠道推广本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其在北京动物园、广州动物园、成都动物园、南昌动物园、合肥动物园、福州动物园等近20家动物园中应用,效果良好。 应用存在问题:人员培训、资金投入还需加大。 历年获奖情况:无。 成果可向社会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