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爱鸟护鸟;生态文明;环保观念;观鸟记录;珍稀鸟类资源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津20180090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10-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天津师范大学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16KPHDSF00030/170912 | 评价单位: |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
评价日期: | 2018.01.08 | 评价证书号: | 16KPHDSF00030/170912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鸟是目前存在于自然界中较容易为人类所接近的一类野生动物。鸟的形态丰富多彩,活泼好动,通过参与观鸟活动可以进一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有助于树立参与者正确的环保观念;在观鸟过程中完成的观鸟记录还可以为鸟类学基础研究搜集必要数据。天津城市环境日益改善,为更多鸟类安居或迁徙停留创造了良好条件。天津湿地也尤为众多,如七里海、北大港等湿地已经吸引了大量珍稀鸟类资源,一系列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有记录的鸟类近400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9种。但是青少年对鸟类了解很少,本活动将在爱鸟、护鸟、观鸟、鸟种识别和保护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科普宣讲工作,让广大青少年提高爱鸟意识,并懂得如何来爱鸟、护鸟,共同创造人鸟和谐环境。 该活动有助于人们直接关注自然、深入自然,是环境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教育的最好切人点。参加观鸟活动的民众因为观鸟, 所以关注鸟、爱护鸟, 进而关注生态环境和环保事业。实践证明,在世界各地,自然生态保护越好的地方,其观鸟活动开展就越普及。观鸟体现了一种亲近自然的现代观念, 陶冶了身心,推广环境保护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观鸟的过程就是环境教育的过程。通过观鸟活动使青少年喜爱动物的天性得到发挥,同时也提高其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其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好品质。同时观鸟也是有效的人格教育方式。许多国家将观鸟列为青少年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他们一旦懂得爱护鸟类,就会有爱心,善待自然。 本活动作为科普活动,力图把专业的鸟类知识通俗化、趣味化、以寓教于乐的户外观鸟形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自媒体”等传播手段深入浅出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参观讲解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标本馆、开展中小学爱鸟护鸟公益讲座、前往大学校园和北大港湿地等开展户外观鸟、观鸟比赛和建立中小学科普实践基地等形式,开展爱鸟护鸟护鸟,共建生态文明活动。 本活动主要有以下成果与创新之处: 1、该活动以天津师范大学生科院具有博士学位、具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带领研究生和大学生开展,将学科知识专业性与活动新颖性相结合,代表了当前科普工作的前瞻性。 2、活动结合团队开发的公众号自媒体开展科普宣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是当前科普宣传工作的新方式、新手段、新技术,讲科普宣传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3、以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标本馆为依托,将难以接触的鸟类呈现在面前,再结合自有公众号线上交流和推送鸟类科普知识,运用专业设备开展户外观鸟活动,宣讲爱鸟、护鸟思想,是爱鸟护鸟宣讲的新模式。 4、项目实施期间,开展公园、社区、小学爱鸟护鸟宣传,受益市民及青少年约2600人次。 5、组织北大港湿地爱鸟护鸟观鸟活动多次,受益市民及青少年约2000人次;通过现场观鸟实践,宣讲鸟类迁徙路线与规律,让青少年及市民户外感受鸟儿的世界,激发市民对鸟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6、举办首届鸟类标本展,共展出了鸟类标本近百件,结合鸟类标本馆开放日活动,该项目组成员共为约2000名市民和青少年宣讲了爱鸟护鸟知识。 7、项目负责人2次前往河北省唐山市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站调研,和站长田志伟先生深入交流,探讨爱鸟护鸟方法与对策。 8、项目组在宝坻野生动物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布展了百余个宣传板,展示了近百种鸟类的生物学习性、生活习性、繁殖地、迁徙特点等。自建立基地以来,共接待900名市民及青少年。 随着鸟类进入天津并栖息于天津的鸟类的增多,天津爱鸟护鸟观鸟者也不断涌现,水上公园、侯台公园、长虹公园、翠屏山公园、七里海湿地、北大港湿地、大黄堡湿地、于桥水库、塘沽滩涂地等到处都是带着设备拍鸟、观鸟的人群,他们对于鸟类的爱护使人欣慰,但仅仅靠爱鸟者的个人爱好是远远不够的。本活动在爱鸟、护鸟、观鸟、鸟种识别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科普宣讲工作。让广大市民提高了爱鸟意识,并且懂得如何来爱鸟、护鸟,共同创造人鸟和谐环境。市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鸟类科普知识的缺乏形势迫切要求开展爱鸟护鸟观鸟活动来进行指导,其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基于自媒体再结合科普宣讲的形式把鸟类知识传播给青少年,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大自然,了解美丽天津。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市民及青少年对鸟类知识比较缺乏,具体体现在一些常见鸟类不认识,对鸟类的保护意识不够,对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知之甚少,对野鸟保护相关法律更是不了解。因此,目前让广大市民提高爱鸟意识并且懂得如何来爱鸟、护鸟,共同创造人鸟和谐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今后科委加大科普立项力度!多支持开展各种自然科普项目及科普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