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与生物侵蚀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碳酸盐生产;碳酸盐侵蚀
成果类别: 基础理论 技术成熟度: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成果登记号: J032008J0016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评价日期: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本课题“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与生物侵蚀研究”(批准号:40406018)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在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开展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过程的监测和实验,定量研究珊瑚礁生物建造和侵蚀过程中造礁石珊瑚的碳酸盐生产力和侵蚀率,对认识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生物地貌发育有重要意义。 研究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调查共记录到石珊瑚共13科24属69种,优势科为滨珊瑚科、鹿角珊瑚科和蜂巢珊瑚科,优势属为滨珊瑚属和鹿角珊瑚属,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近50年来珊瑚群落在科属级组成上变化较小,仍保持原来科属组成特色。(2)礁坪珊瑚属种少,覆盖率低,平均为5.0±3.11%;礁坡珊瑚种类丰富,覆盖率相对较高,平均为14.84±4.57%,近50年以来受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珊瑚覆盖率减少了约70~80%。(3)实验分析获得了主要珊瑚属骨骼钙化率,估算出礁坪平均碳酸盐生产力为1.16±0.55 kgom-2oa-1;礁坡平均碳酸盐生产力为3.52±1.32 kgom-2oa-1,研究区珊瑚碳酸盐年生产量约为433.70~912.18 toa-1,近50年来珊瑚碳酸盐生产力下降了80~89%,导致珊瑚礁加积速率降低,目前已低于现代海平面上升速率,随着未来海平面持续上升,鹿回头岸礁生长模式将可能由过去向海生长为主转变为垂直生长为主;此外,珊瑚碳酸盐生产力下降还导致碳酸盐生产过程中CO2释放的减少,未来珊瑚礁区特别是岸礁区可能因为人类活动的增强而改变其在海洋乃至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4)珊瑚礁中其他造礁生物(珊瑚藻、仙掌藻、有孔虫、软体动物等)的平均碳酸盐生长力为2.41 kg/m2·yr;珊瑚礁中捕食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鱼)、钻孔大生物(海绵、双壳类、多毛目环节动物)钻孔微生物(蓝藻、藻、真菌和微无脊椎动物)的珊瑚平均碳酸盐侵蚀率仅为0.052 kg/m2·yr,远低于造礁石珊瑚的碳酸盐生产力。以上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SCI论文2篇。 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内还没有如此全面详细地对珊瑚礁珊瑚群落组成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珊瑚的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过程进行研究,特别是造礁石珊瑚的碳酸盐生产力和侵蚀率的研究是在国内首次开展,也是首次获得相关的重要定量数据。目前国际乃至全球性珊瑚礁分布,碳酸盐沉积以及碳循环研究和珊瑚礁健康状况报告中都是引用国外的资料和数据,缺少中国的相关数据,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为今后深入探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发育演化以及珊瑚礁对全球海洋碳循环的贡献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也可为珊瑚礁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本项目研究是基于连续3年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受人为破坏影响,珊瑚侵蚀的实验不连续导致有关珊瑚侵蚀率数据不完整,国际上关于珊瑚生物侵蚀的现场试验观测一般要持续3-5年才能给出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此外,除了生物造成的碳酸盐侵蚀,由自然因素(风暴,波浪等)和人类活动(采挖、捕捞、抛锚等)物理破坏和搬运造成的珊瑚碳酸盐侵蚀也是相当可观的,在整个珊瑚礁碳酸盐收支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成果名称: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与生物侵蚀研究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碳酸盐生产;碳酸盐侵蚀
成果类别: 基础理论 一级分类名称: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名称: 生物科学基础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2005.01 至2007.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成果属性: /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论文
技术成熟度: /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 学科分类1: 180.99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Q178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国家科技计划
应用行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基础研究计划 课题立项编号: 40406018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25 评价单位: /
评价形式: 结题 应用状态: /
评价日期: / 转让范围: /
评价证书号: /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
推广形式: / 成果登记号: J032008J0016
成果简介:

本课题“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与生物侵蚀研究”(批准号:40406018)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在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开展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过程的监测和实验,定量研究珊瑚礁生物建造和侵蚀过程中造礁石珊瑚的碳酸盐生产力和侵蚀率,对认识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生物地貌发育有重要意义。 研究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调查共记录到石珊瑚共13科24属69种,优势科为滨珊瑚科、鹿角珊瑚科和蜂巢珊瑚科,优势属为滨珊瑚属和鹿角珊瑚属,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近50年来珊瑚群落在科属级组成上变化较小,仍保持原来科属组成特色。(2)礁坪珊瑚属种少,覆盖率低,平均为5.0±3.11%;礁坡珊瑚种类丰富,覆盖率相对较高,平均为14.84±4.57%,近50年以来受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影响,珊瑚覆盖率减少了约70~80%。(3)实验分析获得了主要珊瑚属骨骼钙化率,估算出礁坪平均碳酸盐生产力为1.16±0.55 kgom-2oa-1;礁坡平均碳酸盐生产力为3.52±1.32 kgom-2oa-1,研究区珊瑚碳酸盐年生产量约为433.70~912.18 toa-1,近50年来珊瑚碳酸盐生产力下降了80~89%,导致珊瑚礁加积速率降低,目前已低于现代海平面上升速率,随着未来海平面持续上升,鹿回头岸礁生长模式将可能由过去向海生长为主转变为垂直生长为主;此外,珊瑚碳酸盐生产力下降还导致碳酸盐生产过程中CO2释放的减少,未来珊瑚礁区特别是岸礁区可能因为人类活动的增强而改变其在海洋乃至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4)珊瑚礁中其他造礁生物(珊瑚藻、仙掌藻、有孔虫、软体动物等)的平均碳酸盐生长力为2.41 kg/m2·yr;珊瑚礁中捕食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鱼)、钻孔大生物(海绵、双壳类、多毛目环节动物)钻孔微生物(蓝藻、藻、真菌和微无脊椎动物)的珊瑚平均碳酸盐侵蚀率仅为0.052 kg/m2·yr,远低于造礁石珊瑚的碳酸盐生产力。以上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SCI论文2篇。 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内还没有如此全面详细地对珊瑚礁珊瑚群落组成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珊瑚的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过程进行研究,特别是造礁石珊瑚的碳酸盐生产力和侵蚀率的研究是在国内首次开展,也是首次获得相关的重要定量数据。目前国际乃至全球性珊瑚礁分布,碳酸盐沉积以及碳循环研究和珊瑚礁健康状况报告中都是引用国外的资料和数据,缺少中国的相关数据,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为今后深入探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发育演化以及珊瑚礁对全球海洋碳循环的贡献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也可为珊瑚礁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本项目研究是基于连续3年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受人为破坏影响,珊瑚侵蚀的实验不连续导致有关珊瑚侵蚀率数据不完整,国际上关于珊瑚生物侵蚀的现场试验观测一般要持续3-5年才能给出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此外,除了生物造成的碳酸盐侵蚀,由自然因素(风暴,波浪等)和人类活动(采挖、捕捞、抛锚等)物理破坏和搬运造成的珊瑚碳酸盐侵蚀也是相当可观的,在整个珊瑚礁碳酸盐收支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联系人: 李丽璇 成果登记日期: 08-12-12
联系人email: lxlee@scsio.ac.cn 单位代码: 94400151
邮政编码222: 510301 联系人电话: 020-89023122
单位传真: 020-84451672 单位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单位所在省市: 广东省 单位电话: 020-84452227;89023122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独立科研机构
合作完成单位: /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王铁军;王晨光;高妍;张兴华;李宇萍;张琦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