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

中国斑螟亚科系统分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斑螟亚科;系统分类;生物地理学;中国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9412018J0140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45000202-0780 评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6.03.25 评价证书号: 45000202-0780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斑螟亚科Phycitinae是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中最大的亚科,绝大多数种类都是农作物、果树、林木或仓储害虫,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对该亚科昆虫进行分类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始终是农林生产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经济意义的类群进行研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未知物种的发现和描记;2)一些疑难属、种分类地位急需修订;3)斑螟亚科属级及以上阶元系统发育关系如何;4)中国斑螟亚科生物地理区划研究尚未有记载。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研究在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2项省级项目的资助下,历时17载,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开展了以下原创性工作:   1、建立新属3个,发现新种142个、中国新记录属38个、中国记录种116个,将中国斑螟亚科昆虫种类由之前的81属251种提升至117属485种。研究结果改变了我国斑螟亚科主要由国外学者开展研究、国内学者仅发表过2新种的历史面貌,缩短了我国同世界斑螟亚科研究的差距,同时丰富了世界生物多样性和中国生物资源宝库,也为农林业及仓库害虫防治、外来物种识别等提供了大量的原创性基础数据和资料。   2、对斑螟亚科内分类地位或学名存有争议的30余属的物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修订,提出了属级异名2项、种级异名9项、新学名1项、种级学名恢复3项、新组合14项,修正了10余个重要农林仓库害虫的拉丁学名。基本消除了该亚科长期以来因属、种错误鉴定而带来的混乱局面,解决了由于属种分类地位不清而长期困扰斑螟害虫正确鉴定的历史难题。   3、在属下阶元中,首次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梢斑螟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DNA与形态学特征的综合使用对系统发育树上的大多数节点都提供了更好的支持,且形态学特征更有利于种团间的谱系发育分析,而线粒体DNA则更有利于同一种团内不同物种间的谱系发育关系分析。在属级及以上阶元中,首次选取中国选取105属作为内群、选择69个特征160个特征状态对该亚科进行了形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其系统发育关系为(Cryptoblabini (Acrobasiina (Anerastiini+Phycitina)));基于该结果,首次将斑螟亚科分为5个族,即隐斑螟族Cryptoblabini、峰斑螟族Acrobasiini、拟斑螟族Anerastiini、斑螟亚族 Phycitini和聚斑螟族Peoriini。   4、首次以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地理区划,这是中国斑螟亚科第一个地理区划分析意见。64个地理单元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088,在0.1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聚为8个单元群。这与该方法分析得到的中国昆虫地理区划方案大体相同。说明我们对斑螟亚科的调查深度已接近自然的水平。   本研究共计发表论文、论著56篇,其中专著3部,SCI论文21篇,核心期刊论文14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国际学术会议报告1篇,学位论文6篇。论文总引次数90,其中SCI他引21次。一部专著获和一篇论文分别获“河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研究结果为中国乃至世界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创性文献,补齐了国内该领域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
成果名称: 中国斑螟亚科系统分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关键词: 斑螟亚科;系统分类;生物地理学;中国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名称: 昆虫学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00.01 至2017.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31172141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55.00 评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6.03.25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45000202-0780 推荐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9412018J0140
成果简介:   斑螟亚科Phycitinae是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中最大的亚科,绝大多数种类都是农作物、果树、林木或仓储害虫,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对该亚科昆虫进行分类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始终是农林生产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经济意义的类群进行研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未知物种的发现和描记;2)一些疑难属、种分类地位急需修订;3)斑螟亚科属级及以上阶元系统发育关系如何;4)中国斑螟亚科生物地理区划研究尚未有记载。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研究在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2项省级项目的资助下,历时17载,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开展了以下原创性工作:   1、建立新属3个,发现新种142个、中国新记录属38个、中国记录种116个,将中国斑螟亚科昆虫种类由之前的81属251种提升至117属485种。研究结果改变了我国斑螟亚科主要由国外学者开展研究、国内学者仅发表过2新种的历史面貌,缩短了我国同世界斑螟亚科研究的差距,同时丰富了世界生物多样性和中国生物资源宝库,也为农林业及仓库害虫防治、外来物种识别等提供了大量的原创性基础数据和资料。   2、对斑螟亚科内分类地位或学名存有争议的30余属的物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修订,提出了属级异名2项、种级异名9项、新学名1项、种级学名恢复3项、新组合14项,修正了10余个重要农林仓库害虫的拉丁学名。基本消除了该亚科长期以来因属、种错误鉴定而带来的混乱局面,解决了由于属种分类地位不清而长期困扰斑螟害虫正确鉴定的历史难题。   3、在属下阶元中,首次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梢斑螟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DNA与形态学特征的综合使用对系统发育树上的大多数节点都提供了更好的支持,且形态学特征更有利于种团间的谱系发育分析,而线粒体DNA则更有利于同一种团内不同物种间的谱系发育关系分析。在属级及以上阶元中,首次选取中国选取105属作为内群、选择69个特征160个特征状态对该亚科进行了形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其系统发育关系为(Cryptoblabini (Acrobasiina (Anerastiini+Phycitina)));基于该结果,首次将斑螟亚科分为5个族,即隐斑螟族Cryptoblabini、峰斑螟族Acrobasiini、拟斑螟族Anerastiini、斑螟亚族 Phycitini和聚斑螟族Peoriini。   4、首次以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斑螟亚科昆虫地理区划,这是中国斑螟亚科第一个地理区划分析意见。64个地理单元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088,在0.1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以聚为8个单元群。这与该方法分析得到的中国昆虫地理区划方案大体相同。说明我们对斑螟亚科的调查深度已接近自然的水平。   本研究共计发表论文、论著56篇,其中专著3部,SCI论文21篇,核心期刊论文14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国际学术会议报告1篇,学位论文6篇。论文总引次数90,其中SCI他引21次。一部专著获和一篇论文分别获“河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研究结果为中国乃至世界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创性文献,补齐了国内该领域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
联系人: 杨共强 成果登记日期: 2018-03-13
联系人email: nkyzbs@126.com 单位代码: 94100074
邮政编码222: 450002 联系人电话: 0371-65738596
单位传真: 0371-65712479 单位通讯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371-65738141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南开大学;北京农学院;郑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凯里学院;黄冈师范学院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任应党;李后魂;杜艳丽;杨琳琳;张书杰;戚慕杰;刘家宇;刘红霞;肖云丽;马晓静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