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业遥感技术

基于3S技术的退耕还林还草决策与评估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决策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其他应用技术
成果登记号: 2007y0212 资源采集日期: 07-12-30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技术水平: 国内先进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甘肃省科技厅
评价日期: 2007.06.18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项目基于3S技术,就解决退耕地的地理空间位置、面积的决策和工程实施后植被恢复情况的评估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   (1).决策指标的选择   综合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选择以下指标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指标①坡度大于25o的耕地;②极度侵蚀的耕地;③坡度在15o和25o之间且强度侵蚀的耕地;④荒山造林区。   (2).基于GIS的决策   通过GIS空间分析表明:项目区需要退耕的坡耕地共为20322ha,其中因坡度大于25o而退耕的坡耕地有2965ha;因极度侵蚀而退耕 的坡耕地为468 ha;因坡度在15o和25o之间且为强度侵蚀而退耕的坡耕地为16889ha;荒山造林65558ha。   (3).基于CBERS数据的植被遥感定量经验模型研究   结合大量的实地植被调查,最后建立基于CBERS数据的植被指数拟合出来相关性达0.7722的经验模型:Y=179.19X-36.872   (4).工程效果评估   通过对项目区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对比分析,项目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显著,退耕区低覆盖度植被类型区面积减少而高覆盖度植被区(>60%)面积大大增加,植被覆盖度>80%的类型面积共增加670ha。区域植被恢复效果受植被覆盖度分布影响,植被盖度较低(<40%)的区域植被恢复较慢,而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植被则能快速得到恢复。   通过对安定区不同坡度退耕地植被盖度变化分析表明:所有坡度范围退耕地退耕后植被盖度在40%~60%之间的面积均有所减少,而植被盖度为60%~80%、>80%的区域面积增加,说明坡度对植被盖度较高区域的影响较小。但是对于植被盖度较低(0~20%,20%~40%)的区域来说,坡度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坡度小则植被恢复快,坡度大则恢复慢。   通过对安定区不同土壤侵蚀强度下退耕地植被盖度变化分析表明:各侵蚀强度等级植被盖度大于60%区域面积大都有所增加,尤其对于中度侵蚀区,植被盖度大于80%的区域面积增加了约43%,植被恢复效果明显。对于强度侵蚀和极度侵蚀区域而言,植被盖度在20%~40%的区域面积略有增加。在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的区域,植被恢复效果并不显著,整体而言,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植被盖度变化较大,基本呈现出高盖度植被区域增加,低盖度植被区域减小的趋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果显著。

成果名称: 基于3S技术的退耕还林还草决策与评估研究 关键词: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决策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遥感技术
二级分类名称: /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2003.06 至2007.06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其他应用技术
成果属性: 国内技术二次开发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水平: 国内先进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 学科分类1: 210.20
单位名称: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S127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部门计划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 课题立项编号: QS031-C31-02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0 评价单位: 甘肃省科技厅
评价形式: 鉴定 应用状态: 稳定应用
评价日期: 2007.06.18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评价证书号: / 推荐单位: /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成果登记号: 2007y0212
成果简介:

  项目基于3S技术,就解决退耕地的地理空间位置、面积的决策和工程实施后植被恢复情况的评估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   (1).决策指标的选择   综合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选择以下指标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指标①坡度大于25o的耕地;②极度侵蚀的耕地;③坡度在15o和25o之间且强度侵蚀的耕地;④荒山造林区。   (2).基于GIS的决策   通过GIS空间分析表明:项目区需要退耕的坡耕地共为20322ha,其中因坡度大于25o而退耕的坡耕地有2965ha;因极度侵蚀而退耕 的坡耕地为468 ha;因坡度在15o和25o之间且为强度侵蚀而退耕的坡耕地为16889ha;荒山造林65558ha。   (3).基于CBERS数据的植被遥感定量经验模型研究   结合大量的实地植被调查,最后建立基于CBERS数据的植被指数拟合出来相关性达0.7722的经验模型:Y=179.19X-36.872   (4).工程效果评估   通过对项目区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对比分析,项目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显著,退耕区低覆盖度植被类型区面积减少而高覆盖度植被区(>60%)面积大大增加,植被覆盖度>80%的类型面积共增加670ha。区域植被恢复效果受植被覆盖度分布影响,植被盖度较低(<40%)的区域植被恢复较慢,而植被状况较好的区域植被则能快速得到恢复。   通过对安定区不同坡度退耕地植被盖度变化分析表明:所有坡度范围退耕地退耕后植被盖度在40%~60%之间的面积均有所减少,而植被盖度为60%~80%、>80%的区域面积增加,说明坡度对植被盖度较高区域的影响较小。但是对于植被盖度较低(0~20%,20%~40%)的区域来说,坡度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坡度小则植被恢复快,坡度大则恢复慢。   通过对安定区不同土壤侵蚀强度下退耕地植被盖度变化分析表明:各侵蚀强度等级植被盖度大于60%区域面积大都有所增加,尤其对于中度侵蚀区,植被盖度大于80%的区域面积增加了约43%,植被恢复效果明显。对于强度侵蚀和极度侵蚀区域而言,植被盖度在20%~40%的区域面积略有增加。在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的区域,植被恢复效果并不显著,整体而言,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植被盖度变化较大,基本呈现出高盖度植被区域增加,低盖度植被区域减小的趋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果显著。

联系人: 科技管理科 成果登记日期: 07-8-10
联系人email: kjk313@126.com 单位代码: 96200033
邮政编码222: 733000 联系人电话: 0935-6112432
单位传真: 0935-6112912 单位通讯地址: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建路28号
单位所在省市: 甘肃省 单位电话: 0931-7686822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独立科研机构
合作完成单位: /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7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魏怀东;丁峰;陈芳;周兰萍;马瑞;王多峰;杨会奎;韩生慧 资源采集日期: 07-12-30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