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业生产技术

稻渔共作与稻鸭共作复合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应用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生态农业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地方标准
成果登记号: 360-08-2C500953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扬州大学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评价证书号: 苏科鉴字[2003]第693号 评价单位: 江苏省科技厅
评价日期: 2003.11.25 评价证书号: 苏科鉴字[2003]第693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允许出口 推广形式: 5;9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本项目为生态农业领域的重大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攻关生态农业专项、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在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后,2004~2007年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助下,对稻渔共作和稻鸭共作两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作了更进一步的技术改进、集成,提高了适应性和综合效益,有效促进了稻田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   1、通过稻渔共作模式技术的“十改”,优化了田间工程结构、水稻品种的选用、水稻旱育精确稀植、肥料精确定量与运筹、适期播栽与蟹苗(青虾)投放、病虫草无害化综合防治、扣蟹(青虾)精稀养殖等关键技术,经组装集成,形成了更高效实用的稻渔共作集成技术新体系。   2、经围网用材、水稻品种选用、稻鸭数量配置、鸭0日龄放养、稻鸭萍三元配套、农业措施与频振灯综防病虫害、肥料精确定量与运筹、水稻适期播种超稀植等关键技术的改进,并选育了役用鸭品种、研制了专用插秧机,经组装形成了稻鸭共作集成技术新体系。   3、据改进的技术成果,制订并应用了稻渔共作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稻渔共作河蟹生产技术规程、稻渔共作青虾生产技术规程和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4套江苏省地方标准,分别于江苏省兴化市、丹阳市建立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以上两种稻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生产的稻米、水(禽)产品等符合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亩产优质水产品50~60公斤、禽产品30公斤,优质稻谷450~550公斤,亩增效益315~600元,比传统技术增加50%或更多。2004~2006年江苏等地累计应用625万亩,增加效益31.3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以上经改进、提升的稻渔共作、稻鸭共作模式,已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典范,并在我国南方稻区形成了标志性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成果名称: 稻渔共作与稻鸭共作复合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应用 关键词: 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生态农业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生产技术
二级分类名称: 农业技术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地方标准
成果属性: 国内技术二次开发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技术成熟度: 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研究形式: 与院校、所合作 学科分类1: 210.20
单位名称: 扬州大学 学科分类2: 210.30
中图分类号1: S18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S511 课题来源: 01;03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课题立项编号: 2002BA516A16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315 评价单位: 江苏省科技厅
评价形式: 鉴定 应用状态: 稳定应用
评价日期: 2003.11.25 转让范围: 允许出口
评价证书号: 苏科鉴字[2003]第693号 推荐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推广形式: 5;9 成果登记号: 360-08-2C500953
成果简介:

  本项目为生态农业领域的重大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攻关生态农业专项、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在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后,2004~2007年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助下,对稻渔共作和稻鸭共作两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作了更进一步的技术改进、集成,提高了适应性和综合效益,有效促进了稻田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   1、通过稻渔共作模式技术的“十改”,优化了田间工程结构、水稻品种的选用、水稻旱育精确稀植、肥料精确定量与运筹、适期播栽与蟹苗(青虾)投放、病虫草无害化综合防治、扣蟹(青虾)精稀养殖等关键技术,经组装集成,形成了更高效实用的稻渔共作集成技术新体系。   2、经围网用材、水稻品种选用、稻鸭数量配置、鸭0日龄放养、稻鸭萍三元配套、农业措施与频振灯综防病虫害、肥料精确定量与运筹、水稻适期播种超稀植等关键技术的改进,并选育了役用鸭品种、研制了专用插秧机,经组装形成了稻鸭共作集成技术新体系。   3、据改进的技术成果,制订并应用了稻渔共作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稻渔共作河蟹生产技术规程、稻渔共作青虾生产技术规程和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4套江苏省地方标准,分别于江苏省兴化市、丹阳市建立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以上两种稻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生产的稻米、水(禽)产品等符合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亩产优质水产品50~60公斤、禽产品30公斤,优质稻谷450~550公斤,亩增效益315~600元,比传统技术增加50%或更多。2004~2006年江苏等地累计应用625万亩,增加效益31.3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以上经改进、提升的稻渔共作、稻鸭共作模式,已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典范,并在我国南方稻区形成了标志性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联系人: 房东升 成果登记日期: 08-9-9
联系人email: fdsheng@yzu.edu.cn 单位代码: 93200203
邮政编码222: 225009 联系人电话: 0514-87971865
单位传真: 0514-87311374 单位通讯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大学南路88号
单位所在省市: 江苏省 单位电话: 0514-87971858;87971865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大专院校
合作完成单位: 镇江市科隆科技开发公司;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张洪程;戴其根;沈晓昆;邓建平;张永江;高金成;霍中洋;田玉斌;许轲;杜永林;许学宏;戴网成;高辉;谢桐洲;郭万胜;陈厚存;张铭;王志强;沈新平;胡小军;袁志章;赵晓斌;刘强;王兴龙;易杰忠;王甫同;吴金书;杨勇;张军 资源采集日期: 09-3-20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