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毛乌素;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9612018Y0092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12-1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2017004 | 评价单位: | 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 ||
评价日期: | 2017.09.22 | 评价证书号: | 2017004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马铃薯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该区域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瓶颈,为此,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实施了《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筛选出适宜在毛乌素沙地机械化栽培的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中熟品种夏波蒂和冀张薯12号、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和青薯9号;研究出毛乌素沙地开展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参数:采用机械化生产,以深翻30~35㎝、行距80~90㎝、播种深度 8~10㎝、卫星导航播种、车载式喷雾机防治病虫害、电动圆形喷灌和滴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为宜;筛选出我市马铃薯机械化的适用机型,集成适宜毛乌素沙地栽培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范》,并通过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按照企业主导(马铃薯生产、销售企业)、科技引领(市农科院及相关县区农技中心)、薯农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工作思路,采用政技结合、技企结合、技物结合和行政措施推进、“一亩田”良繁工程推进、高产创建推进、品牌战略推进的“三结合、四推进”科技推广模式,加速了技术推广速度。到2016年,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达到21.6万亩,增产率达到15.85%,有效地促进了榆林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