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农业机械;玉米全膜双垄沟;穴播机;穴孔错位;作业机理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9622017J0249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8-10-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甘肃农业大学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 |||
评价日期: | 2017.12.08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课题来源与背景: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播种方式作业机理及其穴孔错位响应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06RJYA020)于2015年10月获批,项目实施年限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相关的播种机具主要依靠传统的滚轮式穴播器和手持式点播枪,普遍存在撕膜、挑膜和膜孔错位的现象,劳动强度高、播种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机械化精量播种是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关键。针对如此庞大的种植面积及其农艺要求,实现机械化膜上精量播种将是今后大面积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及“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种植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必然选择,将成为农机装备与全膜双垄沟播农艺技术相融合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全膜双垄沟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对膜上播种机械化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一种能够实现成穴器投种控制与定点强制开启,避免穴孔错位现象,满足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作业农艺技术要求的直插式精量电动穴播机。 3、主要论点与论据:项目研发研发了基于近等速机构的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穴播机,样机的作业原理与特性如下:基于近等速机构的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穴播机主要由直流减速电动机、近等速机构(转动导杆机构与正弦机构串联)、直插播种装置(曲柄-连杆机构、成穴器构成)、放大机构、传动系统、强排播种机构、驱动轮、排种系统、尾轮及操作手柄等部件组成。作业时,近等速机构通过放大机构为曲柄-连杆机构中的滑块部件提供水平近等速补偿,使得成穴器相对于地面的水平分速度近似等于零,成穴器近似垂直破膜入土、出土完成膜上播种作业,基本无穴孔错位、撕膜、挑膜现象出现。 4、创见与创新:本项目研发的基于近等速机构的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穴播机弥补了现有手持式点播枪、轮式穴播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不足,避免了撕膜、挑膜现象,提高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作业效率。样机通过近等速补偿机构与放大机构相配合,对直插播种装置进行了控制、协调,实现了成穴器位于播种段与出土段的水平分速为零,穴孔布置及播种作业运动轨迹合理;强排播种机构能够实现成穴器扎入覆膜种床后的准确开启投种、快速闭合,可有效缓解膜下播种多粒、空穴与成穴器堵塞问题。试制作业机的田间播种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相关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符合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的农艺技术要求。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实施必将为甘肃省旱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提供配套农机装备,必将辐射、带动甘肃省乃至全国全膜双垄沟播农业技术快速的发展。项目系列直插式播种机的成功研制将通过生产线建设和示范点建设进行及时成果转化,并将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直插式播种机的应用,将降低撕膜、挑膜现象的出现,使得该农艺技术节水抗旱效果十分显著,实现旱地玉米高产优质生产;作业机具的应用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亩节约劳动力约3~6人,促进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直插式播种机的大量应用将带动生产企业新增可观的产值和利税,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6、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