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业信息技术

利用废弃菌块(菇渣)生产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生物活性有机肥;微生态;菇渣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技术成熟度: 初期阶段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新工艺
成果登记号: 2007017 资源采集日期: 09-2-10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大连大学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评价证书号: 大科2006第041号 评价单位: 大连市科技局
评价日期: 2006.04.21 评价证书号: 大科2006第041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梁先生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3865324/18977114118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经2003-2006三年的试验研究,以废弃菇渣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将废弃菇渣转化为具有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即解决了废物二次利用、又避免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了高效、低成本新型肥料资源。 利用废弃菇渣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产品各项指标如下。技术指标:外观为褐色粉状无臭味、粒度0.5~1.5mm( %)≥70、有效活菌数≥0.3×108个/g、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干基计)≥5.5、有机质(以干基计)%≥35、水分(游离水)含量≤30、酸碱度 PH5.5~7.5、保质期12个月;酶活力指标:纤维素酶(FPA) ≥320U/g,蛋白酶≥200U/g,脂肪酶≥260U/g,淀粉酶≥180 U/g;无害化指标:蛔虫卵死亡率≥99%、大肠杆菌值≤30个/ g、重金属Hg、Cd、Cr、As、Pb等未捡出。 该项目在沈阳、大连夏家河、金州等地的不同保护地和露地进行了不同作物应用比较试验,示范露地蔬菜及水果总面积2220亩,保护地果树示范面积108亩。以等量有机无机混合肥为对照,施用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处理蔬菜平均增产10~15%,果树平均增产9~12%;施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处理番茄果实中Vc含量比对照高10mg/100g,含糖量比对照高2.50%;施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处理苹果果实中Vc含量比对照高2.15mg/100g,含糖量比对照高1.5%,糖酸比比对照高5.3。蔬菜作物比施普通农家肥提早上市7-15天。 我国年产废弃菇渣7800万吨,利用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将其再生利用、转化为“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使其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之一,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达到绿色果蔬无公害生产的标准,不但解决了食用菌采收后产生大量废弃的菇渣出路,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使农户既增产,又增收。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符合绿色或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的廉价生物肥主要是畜禽粪便,但其供应量有限,其它活性生物制剂由于价格偏高使用量较少。针对上述市场情况,以废弃菇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具有生产成本低(是常规生产成本的30%),施用效果好等特点,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利用废弃菌块(菇渣)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可以广泛应用于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中。 本项技术已经在蔬菜、果品的保护地和露地上应用了一定面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下一步应该加大和加强该技术的推广面积,据不完全统计,仅大连市从事绿色或有机食品生产,年需要生物活性有机肥达25万吨,因此有必要建立更广泛的生产基地。 如果加大菇渣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推广和使用面积,按满足大连地区1/3果、蔬生产基地的施用面积计,则需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5万吨,仅肥料生产企业将实现产值6000万元,同时还将给果、蔬生产基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成果名称: 利用废弃菌块(菇渣)生产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 关键词: 生物活性有机肥;微生态;菇渣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
二级分类名称: 肥料 三级分类名称: /
研究起止时间: 2002.10 至2005.10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新工艺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技术成熟度: 初期阶段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 学科分类1: 210.20
单位名称: 大连大学 学科分类2: /
中图分类号1: S144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农业
中图分类号2: / 课题来源: 地方计划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 课题立项编号: 2003B1NS106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25 评价单位: 大连市科技局
评价形式: 鉴定 应用状态: 稳定应用
评价日期: 2006.04.21 转让范围: 限国内转让
评价证书号: 大科2006第041号 推荐单位: 大连大学
推广形式: 合作开发 成果登记号: 2007017
成果简介:

经2003-2006三年的试验研究,以废弃菇渣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将废弃菇渣转化为具有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即解决了废物二次利用、又避免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了高效、低成本新型肥料资源。 利用废弃菇渣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产品各项指标如下。技术指标:外观为褐色粉状无臭味、粒度0.5~1.5mm( %)≥70、有效活菌数≥0.3×108个/g、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干基计)≥5.5、有机质(以干基计)%≥35、水分(游离水)含量≤30、酸碱度 PH5.5~7.5、保质期12个月;酶活力指标:纤维素酶(FPA) ≥320U/g,蛋白酶≥200U/g,脂肪酶≥260U/g,淀粉酶≥180 U/g;无害化指标:蛔虫卵死亡率≥99%、大肠杆菌值≤30个/ g、重金属Hg、Cd、Cr、As、Pb等未捡出。 该项目在沈阳、大连夏家河、金州等地的不同保护地和露地进行了不同作物应用比较试验,示范露地蔬菜及水果总面积2220亩,保护地果树示范面积108亩。以等量有机无机混合肥为对照,施用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处理蔬菜平均增产10~15%,果树平均增产9~12%;施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处理番茄果实中Vc含量比对照高10mg/100g,含糖量比对照高2.50%;施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处理苹果果实中Vc含量比对照高2.15mg/100g,含糖量比对照高1.5%,糖酸比比对照高5.3。蔬菜作物比施普通农家肥提早上市7-15天。 我国年产废弃菇渣7800万吨,利用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技术将其再生利用、转化为“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使其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之一,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达到绿色果蔬无公害生产的标准,不但解决了食用菌采收后产生大量废弃的菇渣出路,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使农户既增产,又增收。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符合绿色或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的廉价生物肥主要是畜禽粪便,但其供应量有限,其它活性生物制剂由于价格偏高使用量较少。针对上述市场情况,以废弃菇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具有生产成本低(是常规生产成本的30%),施用效果好等特点,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利用废弃菌块(菇渣)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可以广泛应用于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中。 本项技术已经在蔬菜、果品的保护地和露地上应用了一定面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下一步应该加大和加强该技术的推广面积,据不完全统计,仅大连市从事绿色或有机食品生产,年需要生物活性有机肥达25万吨,因此有必要建立更广泛的生产基地。 如果加大菇渣生产的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推广和使用面积,按满足大连地区1/3果、蔬生产基地的施用面积计,则需微生态生物活性有机肥5万吨,仅肥料生产企业将实现产值6000万元,同时还将给果、蔬生产基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联系人: 张竞志 成果登记日期: 07-6-6
联系人email: cny7566@126.com 单位代码: 92100025
邮政编码222: 116622 联系人电话: 0411-87402150
单位传真: 0411-87403963 单位通讯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单位所在省市: 辽宁省 单位电话: 0411-87403750;87403861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大专院校
合作完成单位: /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07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迟乃玉;张庆芳;李晓艳;王延平;陈辉远;窦少华;于晓娜;邢福友;王仁军;唐乾;杨彦杰;王晓辉 资源采集日期: 09-2-10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