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水稻;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标准化;示范基地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15357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广西力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 |||
评价日期: | 2018.05.17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任务来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为南科发【2015】17号文件下达的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由广西力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实施。项目合同编号为:20152080。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水稻种植。技术原理:水稻物联网,是通过在水稻生产区安装高清摄像头、建立室外智能气象站、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酸碱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盐分(EC值)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融入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借助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对水稻种植的大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土壤温湿度、土壤盐分(EC值)和土壤pH值进行监测,通过针对环境数据的分析和全程记录种植过程,从而达到智能种植与全程可追溯的目的。 三、指标完成情况 考核指标 完成情况 指标完成(达到)程度 1、建设水稻物联网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1个。 完成建立水稻物联网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1个。 100% 2、申请专利1件。 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稻管理系统”(专利申请号:201710093872.0)1件;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稻生长监测系统”(专利申请号:201720154942.4)1件。 200% 3、制定水稻物联网生产技术规程1套。 完成编制企业《水稻物联网生产技术规程》1套。 100% 4、培训人员260人次。 共完成开展技术培训263人次。 100% 5、种植有机水稻300亩。 在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建立有机稻生产示范基地1个,示范区面积612亩, 基地稻米产品已通过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有机产品认证。 200% 6、通过项目精细化管理,实现年节约用肥460元/亩, 有机稻基地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年节约用肥467元/亩,年节约生物农药250元/亩,年节约人工成本25万元。 年节约生物农药254元/亩,年节约人工成本25.1万元。项目实施期新增效益92.6万元。 项目实施期新增效益191.6万元。 100% 四、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一)创造性 1、通过有效实施“物联网技术的水稻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可实现水稻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 2、通过采用现代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对水稻的生产进行全过程可视数字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水稻生产全过程可视追溯的查询平台。 3、集成应用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实现水稻生产的跟踪和溯源。 4、形成、制定物联网技术的大田水稻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可应用于产业指导和推广。 5、在广西首创了稻米全产业链物联网控制溯源系统,该系统的实施标志着我区稻米的种植生产步入智能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物联网技术时代。今后市民在购买力拓大米时,将能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实现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了解大米产品从水稻育种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所有关键环节的技术指标,从而吃上高品质、健康安全的优质大米。 (二)先进性 1、实时监测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气象数据和生长指标数据,包括大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土壤温湿度、土壤酸碱度、土壤盐分、降雨量等信息,并将所监测的各项气象数据或生长指标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生产数据报表,节省了种植人员在水稻田间的管理时间,所监测的数据更加及时和准确,有利于种植人员合理分析水稻生长的特性,配置与水稻和环境更加适宜的配方肥料,有效提升水稻产量,极大的提高了水稻生产的信息化水平、监测水平、预警能力以及生产效率;以获得水稻生长期的分析数据,达到科学分析并预估水稻有机种植分析的数据。 2、通过物联网对水稻生长的环境进行监测,将监测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实现通过智能手机终端、IPTV终端、平板电脑、个人PC机终端进行浏览查看,种植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直观的对环境变化进行观察和读取监测的数据,进行数据上传和交流互动,有利于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 3、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登陆远程数据存储服务器创建建立用户监控数据库平台,实现与远程数据存储服务器、水稻生长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实时掌握大量的水稻生长量数据信息,对维护水稻生长的监测不再受地域和气象条件限制,实现了水稻监测数据的共享,方便精准地了解和掌握水稻的生长环境,从而适时适宜的调控,优化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益。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本项目研究使本公司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能力得到增强,但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今后注意解决。 1、“农业物联网”的概念由来以久,它能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也无需置疑,但现在大多数人看到农业物联网仍停留在示范项目阶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关键水稻投入产出比低,而水稻物联网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导致农户心里接受水稻物联网技术但实际投入犹豫徘徊,物联网技术不易推广。 2、物联网技术应用对建设基础设施要求较高。电、网设施一定要建全,同时物联网自身设备和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比较高,所以建议先用于具有规模化生产及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应用推广,这样投入产出比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