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业经济

浙江主要特色农产品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风险筛查;安全监控;多残留联合暴露;精准施策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18079028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2018203 评价单位: 浙江省技术经纪人协会
评价日期: 2018.12.13 评价证书号: 2018203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杨梅、草莓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因“无药可用、无法可检、无标可依”的现状,以及生产上“盲目用药、多药混用、不合理用”的突出现象,造成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安全风险隐患日益严重,已成为特色农产品安全食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为此,项目组历经5年协作攻关,取得以下重要进展:   1、研究建立了特色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和农业投入品中隐性成分快速识别系列方法。建立了草莓中85种农残和富硫类农产品中38种农残高通量精准识别方法;建立了啶菌噁唑等16种手性农残不同异构体的分离甄别系列方法;研制出新型分子印迹微球,建立了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特异性萃取-精准识别方法;研制出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戊唑醇的现场快速定量识别;首次建立了能有效识别农投品中隐性添加23种胆碱酯酶抑制类农药的快速定性技术。   2、系统开展主要特色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甄别和风险评估,探明了农药残留和有害微生物是影响主要特色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隐患,科学评估了其风险程度,提出了以控制农药残留为基础的整体用药方案和清洁生产两大关键控制点为主、结合引进创新和集成配套的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并辅以创新监管模式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3、开展了特色农产品高频检出农药的多元组合对非靶标生物的混合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利用低浓度农药复合染毒对斑马鱼个体、组织和细胞水平的影响规律进行确证,揭示了不同农药联合暴露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机理,为特色农产品农药合理使用奠定理论基础。开展了杨梅农药多残留风险评估,调研获得杨梅膳食数据,填补国内外空白;优化建立了不同机理的农药多残留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模型,丰富了我国多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理论;首次提出杨梅中不建议使用的农药组合降低产品中的农药多残留;首次研究明确即食水果杨梅和草莓表面沙门氏菌消长规律,建立了致病菌风险评估模型和安全消费对策。   4、突破了主要特色作物无药可用及安全用药的技术瓶颈。通过防效筛选、残留监测、风险评估和限量比对,率先建立了“生产必须、防治有效、安全为先、风险最小”为原则的特色作物主要病虫整体用药建议;提出了主要病虫防治农药使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首次提出氟吡菌酰胺、嘧菌酯等11种农药在草莓和杨梅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填补了生产和监管的空白。   5、研究建立了“风险检测、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精准施策”为核心的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了“源头保障、过程保护、产品保证”三大环节的关键技术,创新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和“一证(合格证)一码(追溯码)”为主导的实施模式,有效提高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6、优化建立了“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模式。建立了“科研+推广+协会+主体”的协作机制,创新发展了“一种农产品、一个团队、一个标准、一本手册、一个基地、一个品牌”为主的“六个一”技术推广模式,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广方式,研制手机软件、微信公众号,加快了成果转化应用。   7、该项目发表论文75篇,其中高水平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60.545,出版专著7本,制定国家行标、省级地标及团体标准10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论的创新发展。   该成果核心内容已写入浙江省委农业绿色发展、浙江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得到了新华社、浙江在线、农民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浙江经验。3年来该成果在浙江、江苏等省累计应用面积215.2万亩,新增产值32.9亿元,获益26.3亿元;其中浙江省累计应用面积184.4万亩,新增产值29.4亿元,获益23.7亿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成果名称: 浙江主要特色农产品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风险筛查;安全监控;多残留联合暴露;精准施策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经济
二级分类名称: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3.01 至2016.12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CTZB-F151204AWZ-SNY1等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100.00 评价单位: 浙江省技术经纪人协会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12.13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2018203 推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18079028
成果简介:   杨梅、草莓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因“无药可用、无法可检、无标可依”的现状,以及生产上“盲目用药、多药混用、不合理用”的突出现象,造成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安全风险隐患日益严重,已成为特色农产品安全食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为此,项目组历经5年协作攻关,取得以下重要进展:   1、研究建立了特色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和农业投入品中隐性成分快速识别系列方法。建立了草莓中85种农残和富硫类农产品中38种农残高通量精准识别方法;建立了啶菌噁唑等16种手性农残不同异构体的分离甄别系列方法;研制出新型分子印迹微球,建立了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特异性萃取-精准识别方法;研制出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戊唑醇的现场快速定量识别;首次建立了能有效识别农投品中隐性添加23种胆碱酯酶抑制类农药的快速定性技术。   2、系统开展主要特色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甄别和风险评估,探明了农药残留和有害微生物是影响主要特色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隐患,科学评估了其风险程度,提出了以控制农药残留为基础的整体用药方案和清洁生产两大关键控制点为主、结合引进创新和集成配套的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并辅以创新监管模式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3、开展了特色农产品高频检出农药的多元组合对非靶标生物的混合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利用低浓度农药复合染毒对斑马鱼个体、组织和细胞水平的影响规律进行确证,揭示了不同农药联合暴露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机理,为特色农产品农药合理使用奠定理论基础。开展了杨梅农药多残留风险评估,调研获得杨梅膳食数据,填补国内外空白;优化建立了不同机理的农药多残留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模型,丰富了我国多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理论;首次提出杨梅中不建议使用的农药组合降低产品中的农药多残留;首次研究明确即食水果杨梅和草莓表面沙门氏菌消长规律,建立了致病菌风险评估模型和安全消费对策。   4、突破了主要特色作物无药可用及安全用药的技术瓶颈。通过防效筛选、残留监测、风险评估和限量比对,率先建立了“生产必须、防治有效、安全为先、风险最小”为原则的特色作物主要病虫整体用药建议;提出了主要病虫防治农药使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首次提出氟吡菌酰胺、嘧菌酯等11种农药在草莓和杨梅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填补了生产和监管的空白。   5、研究建立了“风险检测、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精准施策”为核心的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了“源头保障、过程保护、产品保证”三大环节的关键技术,创新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和“一证(合格证)一码(追溯码)”为主导的实施模式,有效提高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6、优化建立了“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模式。建立了“科研+推广+协会+主体”的协作机制,创新发展了“一种农产品、一个团队、一个标准、一本手册、一个基地、一个品牌”为主的“六个一”技术推广模式,并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广方式,研制手机软件、微信公众号,加快了成果转化应用。   7、该项目发表论文75篇,其中高水平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60.545,出版专著7本,制定国家行标、省级地标及团体标准10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论的创新发展。   该成果核心内容已写入浙江省委农业绿色发展、浙江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文件,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得到了新华社、浙江在线、农民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浙江经验。3年来该成果在浙江、江苏等省累计应用面积215.2万亩,新增产值32.9亿元,获益26.3亿元;其中浙江省累计应用面积184.4万亩,新增产值29.4亿元,获益23.7亿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联系人: 楼洪兴 成果登记日期: 2018-12-14
联系人email: guilingchina2008@163.com 单位代码: 93300893
邮政编码222: 310021 联系人电话: 13606617117
单位传真: 0571-86404080 单位通讯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571-86404080;86404011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局;金华市植物保护站;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台州市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浦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青田县经济作物管理站;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虞轶俊;王强;杨桂玲;王新全;吴声敢;杨华;王彦华;赵学平;汪雯;陈凯;齐沛沛;汪志威;何晓婵;赵慧宇;王祥云;周海清;邹秀琴;孔樟良;孙月芳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