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茶叶;流通模式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18045035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2010LM201-03 | 评价单位: | 浙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安信税务师事务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工商、农林)大学 | ||
评价日期: | 2017.01.19 | 评价证书号: | 2010LM201-03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本项目主要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世界绿茶中心建造的现实条件进行评估,并对各条件进行优劣势分析,论证浙江省打造“世界绿茶中心”产业优势,提出产业政策的建议。对茶叶销售市场开展深度调研,建立中国茶叶拍卖中心和茶叶电子商务综合型网络交易平台,运用现代营销方式,扩大茶叶销售,降低成本,规范经营秩序,提高产业效益。同时依托拍卖市场的信息网,与国际、国内主要市场合作,建立茶叶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开展品牌茶叶溯源性动态信息计算机管理管理系统的原理研究,以互联网为基础,电子商务技术为依托,物联网为手段,把 RFID 技术通过茶叶拍卖中心平台运用到茶叶流通领域。现阶段我国茶叶产业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产销分离、经营实力弱;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结合不够紧密,产供销不易畅通,国内外市场的信息不易及时有效地反馈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去,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难以发挥;在国际贸易中,内部低价竞争和外部抢夺资源的双重压力长期存在,茶叶出口产品仍以原料出口为主,品牌、价格、市场仍受制于人,严重影响茶叶出口效益。通过本项目的系统研究,对逐步建立起适合当今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和消费、符合中国茶产业实际的流通模式,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中国茶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通过国内外多个茶叶市场的调查研究、茶产业流通模式转型与应用示范实践研究、世界茶叶拍卖市场的发展历史及典型的成功案例研究、中国茶叶出口拍卖交易制度的建立路径研究等研究内容,全面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具体如下: 1、建立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网上网下拍卖;2、建立茶叶拍卖网(www.ctatc.com)、浙茶电商公司、东海商品交易中心,开辟新的茶叶交易渠道和方式;3、在美国设立“福士达茶叶(北美)有限公司”,探索建海外仓;4、依托茶叶拍卖的信息网,建立茶叶信息网(www.chalaoban.com);5、培育中国驰名商标 1 个(骆驼牌),省著名商标、省出口名牌各 2 个(骆驼牌、狮峰牌);6、2015 年,浙茶公司总销售收入 5.67 亿元,内销 3919 万,电商销售额 760 万元,效益 2000 多万元;中茶拍公司拍卖交易 200 多万。2016 年,茶叶网上合约成交额 85 亿元。 本项目创新点、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情况: 1、筹建了“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茶叶拍卖交易市场,从试运行起步,逐步完善,形成现场和网上两个交易平台。 2、建立了茶叶拍卖网,探索茶叶网上竞拍、电子商务;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创建浙江东海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开展茶叶网上合约交易,开辟了新的茶叶交易渠道和方式。 3、建立了茶叶信息网,为行业提供服务。 4、围绕打响了“浙江红茶品牌”,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推广力度,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出口名牌。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骆驼”牌获中国驰名商标,“骆驼”、“狮峰”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省出口名牌。 5、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东海交易中心茶叶产品累计交易7.66万吨,交易金额85亿元。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电商销售收入1208万元。 本项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福士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联合承担。项目合同签订后,各参与单位及参与人员召开协商会,明确了各单位和人员的分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分工合作,互有侧重,共同组织了多项活动,如高峰论坛、茶叶拍卖、市场调研等。项目管理由浙茶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与各参与单位和项目组人员保持持续沟通,经常对项目实施进度与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对项目进行中期总结。 本项目存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出口茶拍卖的政策难题。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如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其出口茶均采取拍卖交易这一方式,有些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通过拍卖平台进行出口茶交易,有些对通过拍卖平台出口茶叶给予政策优惠,以保护茶农、茶企的利益。“中茶拍”公司也是基于我国出口茶“价格低、秩序乱、品牌弱”的现状,学习借鉴有关主要产茶国茶叶国际贸易的通行交易方式而成立的,省委、省政府为公司的成立倾注了大量心血。但目前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对出口商、进口商到平台交易没有压力、没有吸引力,出口茶叶拍卖交易较难实质开展。 (二)茶叶品牌打造的困惑。目前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在宣传打造公共品牌,浙江已形成龙井茶、安吉白茶等十大名茶为主的区域优势公共品牌,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是我省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缺乏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如何在打造公共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企业优势品牌,使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强互促,值得进一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