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宁夏;影响因素;葡萄酒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9642018R102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宁夏科技厅 | |||
评价日期: | 2018.08.15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本项目系宁夏科技厅批准立项的自治区2016年度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总经费2万元整。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和消费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葡萄酒消费国。与越来越拥挤的葡萄酒卖方市场相对的是,远未成熟、仍在发展中的中国买方市场。面对多国葡萄酒对中国市场的围猎,国产葡萄酒连续四年产量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国葡萄酒需要自信、自立、自强,需要树形象、提品质、强品牌,需要有突破重围的先行者。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具备放大优势的条件,但种植葡萄的地域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如何围绕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布局,理顺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及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多种分析方法,在广泛收集资料和书面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比较、与国内其他产区横向比较等对比分析,基于调研数据以及相关行业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就宁夏葡萄产业及其集群发展现状、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找到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及竞争优势,分析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产销现状、生产分布等方面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的规模、结构等进行全产业链分析,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程度做分析与评价;在对宏观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5个关键影响因素,并就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原因、解决路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探究葡萄产业与其相关上下游产业等的协同发展,提出旨在延长葡萄产业链,提升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对策及建议。本研究初创性强,难度大。研究内容布局合理。研究目标明确。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协作良好。研究方法科学,系统性较强。 研究创新主要包括:1、本研究将产业集群相关理论运用到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案例分析中,采用区位熵法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的存在进行了识别,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相关理论的运用。2、跳出以往对产业集群研究的全方位数理模型建构的庞大工程,从系统探究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角度开展研究。3、国内对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是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分析。钻石模型基于国家或工业制造业层面,对农业产业集群,尤其是葡萄产业领域的解释力稍差。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有一定创新。4、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的对策建议,涵盖葡萄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为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中全产业链的打造提供了思路。 目前为止发表研究论文2篇;形成研究报告(5万余字)1份,形成的研究结论对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有一定启示,圆满完成研究任务。本研究成果主要针对宁夏葡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升所用,但由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广泛意义,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可广泛应用其它区域产业集群分析和研究使用,也同时适用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各类涉农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广大从事农业经济及农业相关产业管理、生产等行业的组织和个人参考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