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业经济

“两规”协调下重庆市统一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设置及差别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协调性;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渝科成字2018R409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评价单位: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评价日期: 2018.09.28 评价证书号: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我国已具备整合和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时机,“两规”作为空间规划的主体,其变革也势在必行,加之重庆市适宜开发建设土地总量有限,空间承载总体不高,在当前“土规”与“城规”各自为政,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不足的前提下,导致了建设用地规模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在“两规”协调下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尤其是快速城镇化下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差别化的管理,可有效避免用地闲置或浪费,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促进区域合理分工,避免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此,重庆市国土房管局2015年下达科技计划项目《“两规”协调下重庆市统一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设置及差别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渝国土房管发[2015]7号),项目总经费为25万元。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为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方面的一致性,更好地指导全市城镇建设。研究的结果对转变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方式,促进其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实现区域间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重庆市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设置的差异与协调,以量化的形式开展重庆市“两规”协调性分析,根据协调性分析结果,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剖析“两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差异原因;在“两规”协调下城镇建设用地配置的主导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探讨 “两规”协调下统一的城镇建设用地目标总量设置方法;在研究重庆市区域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方法,提出重庆市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的差别化配置方案,提出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及优化利用的措施建议。最后,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作为典型区县,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了城镇建设用地目标配置技术和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差别化配置技术,通过应用示范,验证了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目标设置方法和基于供需的城镇建设用地差异化配置技术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四、主要创新点   1、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设置时,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极限承载力。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在进行城镇建设用地总量预测前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按照资源环境要素,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分析各影响因子对国土开发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影响程度与资料获取情况筛选要素,根据各种因素对开发建设的影响或限制程度不同,汇总形成限制性等级以及主导限制性因素,最终分析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强限制及限制规模,作为可以承载城镇开发建设的极限规模。   2、构建基于供需平衡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模型。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影响因素,区域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确立主要影响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与建设用地回归模型,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子的预测分析确定区域域目标年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从供给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综合考虑基于需求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基于供给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确定最终目标,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差别化配置。   3、研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区域的差别化配置,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工具,有助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量调控”向“总量控制”的管理方式转变。   
成果名称: “两规”协调下重庆市统一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设置及差别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关键词: 协调性;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经济
二级分类名称: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5.07 至2018.09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KJ-20150007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25.00 评价单位: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8.09.28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推荐单位: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渝科成字2018R409
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我国已具备整合和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时机,“两规”作为空间规划的主体,其变革也势在必行,加之重庆市适宜开发建设土地总量有限,空间承载总体不高,在当前“土规”与“城规”各自为政,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不足的前提下,导致了建设用地规模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在“两规”协调下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尤其是快速城镇化下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差别化的管理,可有效避免用地闲置或浪费,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促进区域合理分工,避免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此,重庆市国土房管局2015年下达科技计划项目《“两规”协调下重庆市统一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设置及差别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渝国土房管发[2015]7号),项目总经费为25万元。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为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方面的一致性,更好地指导全市城镇建设。研究的结果对转变城镇建设用地管理方式,促进其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实现区域间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重庆市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设置的差异与协调,以量化的形式开展重庆市“两规”协调性分析,根据协调性分析结果,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剖析“两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差异原因;在“两规”协调下城镇建设用地配置的主导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探讨 “两规”协调下统一的城镇建设用地目标总量设置方法;在研究重庆市区域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方法,提出重庆市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的差别化配置方案,提出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及优化利用的措施建议。最后,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作为典型区县,在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应用了城镇建设用地目标配置技术和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差别化配置技术,通过应用示范,验证了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目标设置方法和基于供需的城镇建设用地差异化配置技术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四、主要创新点   1、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设置时,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极限承载力。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在进行城镇建设用地总量预测前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按照资源环境要素,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分析各影响因子对国土开发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影响程度与资料获取情况筛选要素,根据各种因素对开发建设的影响或限制程度不同,汇总形成限制性等级以及主导限制性因素,最终分析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强限制及限制规模,作为可以承载城镇开发建设的极限规模。   2、构建基于供需平衡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差别化配置模型。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影响因素,区域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确立主要影响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与建设用地回归模型,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子的预测分析确定区域域目标年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从供给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综合考虑基于需求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基于供给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确定最终目标,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差别化配置。   3、研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区域的差别化配置,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工具,有助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量调控”向“总量控制”的管理方式转变。   
联系人: 周志跃 成果登记日期: 2018-11-21
联系人email: 499581835@qq.com 单位代码: 95000225
邮政编码222: 400020 联系人电话: 023-67994601
单位传真: 023-67710568;67871803 单位通讯地址: 重庆市两江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4号N栋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23-67710928;67710308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唐娟;刘燕;汪鹏;郭欢欢;江汶静;杨丽娜;孙芬;宋依芸;何星;丁晶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