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正在浏览 :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信息 » 现代农业 » 农业经济

重庆农村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创制与应用

成果基本信息
关键词: 重庆;农村科技;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
成果类别: 技术成熟度: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登记号: 渝科成字2018Y416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研究情况
单位名称: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水平:
评价证书号: NO.Q20180821 评价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7.09.11 评价证书号: NO.Q20180821
转化情况
转让范围: 推广形式: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联系方式
联系人(平台): 玉女士 联系人(平台)电话: 0771-5885053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重庆农村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创制与应用项目系重庆市科技技术委员会下达的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一般),获得资助研究经费20万元。   “立足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重庆市委市府扶贫精准施策之一,确定了柑橘、生态渔、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并给予了大量的项目扶持和资金倾斜。科研人员在科技扶贫过程中,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多采用现场会、院坝会、技术明白纸等形式,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传授。这种传统的面授方式,路途遥远,成本高,效率低;技术明白纸,生硬单调,有的年龄大,看书累,有的文化低,看不懂,加之,贫困地区大多地处高山远郊,信息闭塞,远程教育困难等因素,贫困户很难系统掌握产业技术,收效不大,农户急需一支永不走的驻户专家--系列多媒体技术教材,随叫随到、随到随学。然而,纵观我市农技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大多没有设立专业的农业教材创制团队,在媒体、书店、农户家里也很少见到重庆自主创制的农业科技多媒体教材,更别说针对渝东南、渝东北科技产业扶贫。北方地区创制的农业科技教材,在品种选择、技术方法和产业模式等方面与重庆有很大区别,适应性差。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项目拟围绕我市确定的特色效益农业重点产业,结合产业实际,研发集成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技术,利用图、文、动漫、声像等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扶贫教材。研究集成晚熟柑橘、生态渔、草食牲畜、茶叶、高山蔬菜等重点产业的系列实用技术文本10部;拍摄实用技术关键节点图片1000张,视频1200 分钟;制作特色效益农业重点产业的系列多媒体教材10部100 分钟以上;制作光盘500张、数据u盘100个;累计在重庆电视台“巴渝农经”电视栏目、优酷网、巴渝农视网、巴渝农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播出教材10部140分钟以上。在6个贫困村开展复合传播学用示范。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目前针对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重点特色效益产业的农业科技教材较少,仅有的教材是以技术明白纸为主。项目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所需技术选题,利用图、文、动漫、声像等手段进行制作,声像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终身受益。   重庆贫困地区位置偏远,现代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受制于连通农户家里“最后一根线”束缚,远程教育只能在村会议室进行。项目组抓住智能手机终端在农村迅速普及,4G移动通讯全面覆盖这一趋势,根据移动数据传播规律和碎片化学习机制,把整部扶贫教材按照章节和重点,进行切割分节,形成系列短片,再利用微信、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开展多媒体复合传播示范,突破了远程教育的最后一根线束缚,让农户在手机终端随时学,随地学,反复学。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我单位连续9年参与了中组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的《农村科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项,拥有一支集农学、计算机、编导、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后期包装为一体的教材创制团队,有着丰富的创制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科技视频和图片素材,为农业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创制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项目应用于教材创制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数字影像等技术成熟,创制的教材质量好,安全性高,示范效果好。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情况   项目取得的教材成果在《巴渝农经》微信公众号、《巴渝农视》、优酷网、重庆电视台等新媒体平台传播,覆盖了我市各个区县。项目创制的《高山云间稻花香》、《小小黑绿豆铺出扶贫新道路》、《梳妆仙女山》3部扶贫教材在云阳县农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云阳县云安镇三湾村、重庆领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区双河镇铁炉村传播、武隆县缘哥种植专业合作社、黔江区阿蓬江镇柒坨村传播示范。   (2)存在问题   参与面窄。教材创制目前选题规划的参与面较窄,未能发挥区县涉农部门及区县科技部门的作用,同时涉农管理部门对此了解少,重视不够。   经费不足。由于最近人力成本的提高,教材创制成本居高不下,而补助未增加,制约了长期稳定发展及后续开发脚步。   稳定性差。项目实行一年一申报,可预见性不强,不利于节目长期整体规划,科学创作发展。   6、历年获奖情况   我单位参与中组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的《农村科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项以来,累计拍摄农业科技视频14000多分钟、图片22000多张,制作农村科技教材2210分钟198部,已成为科技部农村科技教材创制六大核心基地之一。这些教材涵盖重庆现代农业、科技扶贫、党员建设、科技生活等方面,选题新颖、制作精美、形象生动,多次获得了科技部一、二等奖。在承担该项目过程中,2013年,《重庆农村科技》专题教材创制与应用成果获得重庆市科技进度三等奖。   
成果名称: 重庆农村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创制与应用 关键词: 重庆;农村科技;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
成果类别: 一级分类名称: 农业经济
二级分类名称: 三级分类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2016.06 至2017.08 成果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成果属性: 成果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技术成熟度: 技术水平:
研究形式: 学科分类1:
单位名称: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学科分类2:
中图分类号1: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中图分类号2: 课题来源:
应用行业: 课题立项名称:
国家科技计划子类别: 课题立项编号: cstc2016shmszx80025
经费实际投入额 (万元): 20.00 评价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评价形式: 应用状态:
评价日期: 2017.09.11 转让范围:
评价证书号: NO.Q20180821 推荐单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推广形式: 成果登记号: 渝科成字2018Y416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重庆农村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创制与应用项目系重庆市科技技术委员会下达的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一般),获得资助研究经费20万元。   “立足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重庆市委市府扶贫精准施策之一,确定了柑橘、生态渔、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并给予了大量的项目扶持和资金倾斜。科研人员在科技扶贫过程中,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多采用现场会、院坝会、技术明白纸等形式,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传授。这种传统的面授方式,路途遥远,成本高,效率低;技术明白纸,生硬单调,有的年龄大,看书累,有的文化低,看不懂,加之,贫困地区大多地处高山远郊,信息闭塞,远程教育困难等因素,贫困户很难系统掌握产业技术,收效不大,农户急需一支永不走的驻户专家--系列多媒体技术教材,随叫随到、随到随学。然而,纵观我市农技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大多没有设立专业的农业教材创制团队,在媒体、书店、农户家里也很少见到重庆自主创制的农业科技多媒体教材,更别说针对渝东南、渝东北科技产业扶贫。北方地区创制的农业科技教材,在品种选择、技术方法和产业模式等方面与重庆有很大区别,适应性差。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项目拟围绕我市确定的特色效益农业重点产业,结合产业实际,研发集成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技术,利用图、文、动漫、声像等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扶贫教材。研究集成晚熟柑橘、生态渔、草食牲畜、茶叶、高山蔬菜等重点产业的系列实用技术文本10部;拍摄实用技术关键节点图片1000张,视频1200 分钟;制作特色效益农业重点产业的系列多媒体教材10部100 分钟以上;制作光盘500张、数据u盘100个;累计在重庆电视台“巴渝农经”电视栏目、优酷网、巴渝农视网、巴渝农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播出教材10部140分钟以上。在6个贫困村开展复合传播学用示范。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目前针对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重点特色效益产业的农业科技教材较少,仅有的教材是以技术明白纸为主。项目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所需技术选题,利用图、文、动漫、声像等手段进行制作,声像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终身受益。   重庆贫困地区位置偏远,现代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受制于连通农户家里“最后一根线”束缚,远程教育只能在村会议室进行。项目组抓住智能手机终端在农村迅速普及,4G移动通讯全面覆盖这一趋势,根据移动数据传播规律和碎片化学习机制,把整部扶贫教材按照章节和重点,进行切割分节,形成系列短片,再利用微信、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开展多媒体复合传播示范,突破了远程教育的最后一根线束缚,让农户在手机终端随时学,随地学,反复学。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我单位连续9年参与了中组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的《农村科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项,拥有一支集农学、计算机、编导、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后期包装为一体的教材创制团队,有着丰富的创制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科技视频和图片素材,为农业科技扶贫多媒体教材创制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项目应用于教材创制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数字影像等技术成熟,创制的教材质量好,安全性高,示范效果好。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情况   项目取得的教材成果在《巴渝农经》微信公众号、《巴渝农视》、优酷网、重庆电视台等新媒体平台传播,覆盖了我市各个区县。项目创制的《高山云间稻花香》、《小小黑绿豆铺出扶贫新道路》、《梳妆仙女山》3部扶贫教材在云阳县农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云阳县云安镇三湾村、重庆领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区双河镇铁炉村传播、武隆县缘哥种植专业合作社、黔江区阿蓬江镇柒坨村传播示范。   (2)存在问题   参与面窄。教材创制目前选题规划的参与面较窄,未能发挥区县涉农部门及区县科技部门的作用,同时涉农管理部门对此了解少,重视不够。   经费不足。由于最近人力成本的提高,教材创制成本居高不下,而补助未增加,制约了长期稳定发展及后续开发脚步。   稳定性差。项目实行一年一申报,可预见性不强,不利于节目长期整体规划,科学创作发展。   6、历年获奖情况   我单位参与中组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的《农村科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项以来,累计拍摄农业科技视频14000多分钟、图片22000多张,制作农村科技教材2210分钟198部,已成为科技部农村科技教材创制六大核心基地之一。这些教材涵盖重庆现代农业、科技扶贫、党员建设、科技生活等方面,选题新颖、制作精美、形象生动,多次获得了科技部一、二等奖。在承担该项目过程中,2013年,《重庆农村科技》专题教材创制与应用成果获得重庆市科技进度三等奖。   
联系人: 李晓梅 成果登记日期: 2018-11-09
联系人email: 417581280@qq.com 单位代码: 95001606
邮政编码222: 401329 联系人电话: 18983691630
单位传真: 023-65703532 单位通讯地址: 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农科大道
单位所在省市: 单位电话: 023-65704243;65705208
转让收入(万元): 0 单位属性:
合作完成单位: 重庆幻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已转让企业数(个): 0
成果发布年份: 2018 知识产权形式:
成果完成人: 高立均;欧毅;李晓梅;周蕊;易婧;吴园;姚强;阎应红;丁志祥 资源采集日期: 2019-04-15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