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来源与背景 苗种是水产养殖生产第一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区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水产养殖种类不断增加,水产苗种的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各地水产苗种生产水平发展不均衡,苗种质量参差不齐;苗种场规模普遍偏小,繁育设施设备简陋甚或欠缺,整体育种能力不强;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现代种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等。目前国内水产苗种场的管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我区1994年制定并于2004年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上述法律法规对水产苗种场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方面的要求不甚明确,我区各级渔业部门在加强水产种业管理工作过程中,深感到还需要有更为具体、明确的规范来指导、管理全区水产苗种场建设及生产。本标准的制定,对指导全区水产苗种场的建设及生产规范管理,促进水产苗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 年4 月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桂质监函〔2015〕183 号文下达了《水产苗种场管理规范》的编制计划,明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该标准的编制任务。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标准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从2013年起布置全区各市县渔业主管局对1097个水产苗种场调查统计工作,2014年1月完成资料汇总分析,2014年5月完成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抽查工作。这些基础调研为保障本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奠定了深厚基础。在大量来自基层数据支撑下,并充分参考国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本标准的关键技术指标:从苗种场的环境条件、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及管理、生产管理、监督管理等水产苗种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方面制定技术原理和规则要求。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与国内同类技术文献比较,本标准具有内容全面、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规范和指导广西水产苗种场的管理有积极意义。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标准根据国家和广西水产苗种场的管理相关规定,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内容完整,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一致。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西水产苗种场通过本标准的执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但是仍需进一步扩开标准的执行范围,以便充分发挥本标准的实际效用。
6.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