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有机茶园;茶园害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优良茶树品种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713553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茶业有限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
评价日期: | 2017.07.11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任务来源:本课题是2014年广西区科技厅下达给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合同编号:桂科转14125003-2。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项目技术为农林类应用技术;本项目利用特有的山区生态优势资源,建立大苗山生态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集成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高山生态优质茶新产品,创建融水大苗山独特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3、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1)研究出一套依据融水有机茶园害虫和天敌的消长规律,在茶园害虫发生最佳防治期,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药物防治的综合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创新性。(2)研究出一种能根据红茶发酵阶段所需环境要求不同进行阶段控温控湿控氧提高红茶品质的方法,申请了一种可控温控湿控氧的红茶专用发酵室及红茶发酵方法发明专利,形成产品企业标准,产品在各种茶叶评比中获奖,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品质稳定性,具有创新性。(3)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收集、筛选适宜本区域的优良茶树品种进行推广,逐步替代大众化品种,打造产品品质特色化、品种区域化具有创新性。(4)建立有机茶园、茶叶加工厂可视化过程监控系统,实现从种植到销售全程监控、溯源具有创新性。(5)项目从苗木繁育、栽培、病虫草防治到有机茶产品生产全程进行研究,并申报了相关专利11项,具有创新性。 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开展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工作,进行有机茶年度复认证工作,认证有机茶类1个,有机茶基地1个。(2)开展融水高山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制订融水高山有机茶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1套,并制作成标准化生产技术流程图进行示范推广。(3)研究出依据融水有机茶园害虫和天敌的消长规律,在茶园害虫发生最佳防治期,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药物防治的综合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1套。(4)建立12平方米自主创新的红茶自动控制发酵室1个;制定绿茶、红茶企业标准各1个。(5)课题立项以来,共获受理的发明专利11项,分别为:有机茶育苗方法;有机茶叶种植前土壤处理方法;高山有机茶种植方法;有机茶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祛除有机茶多种异味的方法;有机茶的制备方法;有机茶叶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机茶园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有机茶园茶树幼苗期病虫草害无害化处理方法;高山有机茶机采前的茶树修剪方法;一种新的红茶发酵方法及专用发酵室。(6)发表研究论文3篇。(7)开展有机茶园机采试验工作,研制机采产品2个。(8)引进新品种1个,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50亩。 6、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1)直接经济效益该课题在柳州市融水县红水乡建成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园1个,有机认证567.9亩,有机转换认证623.85亩,共1191.75亩;示范推广高山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干茶46.79公斤,对照区平均亩产干茶35.15公斤,核心示范区比对照区亩增产11.64公斤, 亩增产33.1%,亩产值增加2328元。项目实施前平均年总产值为588.0万元;实施期平均年总产值为696.0万元,平均每年新增108万元。项目实施期总利税556.8万元,新增利税86.4万元。项目实施前平均年总利税235.2万元,实施期平均年总利税为278.4万元,年增利税43.2万元。(2)社会意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大苗山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及提高少数民族农民收入:课题实施期间,2014年、2015年平均支付农民鲜茶款744万,较课题实施前增加140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人数2850多人,课题实施前增加245人;2014年、2015年茶农平均收入分别为2715元,课题实施前年分别增收397元。同时企业还辐射带动红水、白云、拱洞等乡镇12个贫困村屯的2132户10660多贫困人口参加茶叶生产,种植茶叶面积3150多亩,解决当地贫困人口2230多人的就业增收问题,带动农民逐步走向种茶致富之路。开展技术培训7期,培训茶农772人次,辐射带动农户3983户,平均每户较课题实施前增收22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