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质内涵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9412018R0126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豫科软[2017]504号 | 评价单位: |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 ||
评价日期: | 2017.12.26 | 评价证书号: | 豫科软[2017]504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于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在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329)。本课题项目主持人在河南省各地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河南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增长较快,但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不适之处,需要着重研究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健康发展。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取得一些成就,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因此,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分析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这有利于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两次农业结构调整的异同,从而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系统全面认知;(2)理论探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要求,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3)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调研,总结出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及其培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地位作用与培育发展方向和重点;最后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供给侧改革下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政策性建议。 ④创新点:(1)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农业结构调整的异同之处在国内尚属首次;(2)通过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要求,得出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需要这些新型主体进行五大方面转变,提供的理论依据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3)依据对河南省多个县(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提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地位作用与培育发展方向和重点。实证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 ⑤应用情况:本项目研究成果在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科技扶贫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兰考县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县市参考应用。其中:河南省农业厅在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相关政策和宏观管理上,参考了研究成果并采纳了部分建议;河南省科技扶贫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在制定科技扶贫开发政策方面得到了参考应用;兰考县政府在制定现代农业发展相关规划政策中参考借鉴了该研究成果,研究结论和建议在《兰考县农业产业发展推进行动方案(2017—2020)》制定中得到具体应用。 ⑥存在问题:一是由于受时间、经费、人力等客观条件限制,项目调研的范围和深度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团队希望下一步能在各个产业、不同类型主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数据收集,并且深入分析各类主体的联合作用,也就是利益联结机制,探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小农组织化程度方面的研究,使本项目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二是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中又出现了许多新趋势、新特征和新问题。国家近两年又不断提出更新的概念和政策,尤其产业联合体和《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后续研究中进行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