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土地整治;整治还田技术;立地整理技术;环境生态重建技术 | |||||
成果类别: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20180401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9-04-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技术水平: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
评价日期: | 2017.04.21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为了协调区域人地关系、优化土地利用配置、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综合分析山地丘陵区空心村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的地域特色,针对当前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水平低下、土壤肥力偏低、基础设施差、生产力低下,村庄建设混乱、规划设计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系统开展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规划设计技术、整治还田技术、立地整理技术、环境生态重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以陕西省澄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为核心,全面开展了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工作,并在陕西省渭南市、铜川市、安徽省六安市等地进行了辐射推广。 筛选了适用于山地丘陵区的空心村整治还田材料,构建了还田技术体系,建成了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还田试验小区并开展了连续三季作物的种植。借鉴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整治模式、集成其蓄排水配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生态渠系与路林网建设、景观多样性保护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适合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的立地整理技术体系。应用空心村快速调查与模拟技术,分析山地丘陵区典型空心村现状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形成了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空间布局、村庄撤并与调整优化方案、土地集约利用与节地技术、景观整治设计技术等空心村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技术体系。 基于生态农业生产、生态村镇建设(新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需要,以区域土地高效利用和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化为目标,本着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原则,重点研究空心村传统文化古迹的传承与保护、空心村整治人居环境重建技术、生态景观营造与修复技术,研究了山地丘陵区生态友好型村庄综合整治与环境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建成了空心村整治技术与案例科普基地1处并培训基层人员352人,空心村复垦耕地2年内变为标准农田。开发了田间排水、集成蓄水配建、土体稳定性立地整理技术,空心村整治后用地综合效益提升10%-12%。课题开发了《陕西省耕地开发后备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土地整治概念规划系统》2套,获得2项软件著作权,课题组编制了《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技术集成应用指导手册》1套并备案。发表论文11篇,培养研究生3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