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花绒寄甲;人工规模化繁殖;生物防治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中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技术 | ||||
成果登记号: | 52科成登字20130071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3-11-1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贵州省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技术水平: | 国内先进 | ||
评价证书号: | 黔科鉴字[2013]第006号 | 评价单位: |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 ||
评价日期: | 2013.03.28 | 评价证书号: | 黔科鉴字[2013]第006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允许出口 | 推广形式: | 技术服务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一)任务来源: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任务书编号:NY(2008)3052。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森林生态保护。利用营养学原理分析天敌食物有效成分进行人工配制花绒寄甲成虫饲料和筛选花绒寄甲幼虫替代寄主。利用天敌昆虫主动寻觅、寄生寄主的本能,消灭松褐天牛以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三)性能指标:建设了200m2的花绒寄甲人工饲养室,比原计划多建设50m2;繁育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块2069万头(粒),比原计划多生产869万头(粒);建立生物防治基地115公顷,比原计划多65公顷;松褐天牛寄生率达90%;制定了《贵州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申报了专利1项,名称为:一种木质养虫装置,专利号:200920246908.5;在公开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5篇论文,比原计划多3篇;培养了中级以上人才4人;培训人员200人;制作了远程课件《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技术》1套。 贵州省于2003年在遵义县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目前金沙、册享、红花岗已相继发生了松材线虫病疫情,全省有松类植物分布的地方生态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本课题项目正是针对这种状况而提出的,几年的研究成果和积累及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疫区释放经人工繁殖的花绒寄甲,控制传播松材线虫病的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不仅人工饲养天敌花绒寄甲本身能形成一个产业,同时也为我省近100万公顷马尾松乃至全国松材线虫病疫区提供了一套有效控制技术和方法,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经初步测算,本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每年出售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的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仅贵州省每年可减少砍伐、焚烧疫木的各种损失在2000万元以上。同时还可以在未发生松材线虫的地区通过本研究成果形成保护屏障,减少化学农药的残留,节约其他防治技术的成本。 项目完成后,具有在人工环境条件下大量繁殖天敌花绒寄甲的能力,可形成年繁殖花绒寄甲2000万头(成虫、卵)以上的生产基地;除在遵义县龙坑建设115公顷试验基地使用外,该技术可在金沙、册亨等地推广应用。 (四)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花绒寄甲属鞘翘目的昆虫,它的人工繁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实现对松材线虫传媒昆虫松褐天牛的生物防治,人工繁殖花绒寄甲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人工繁殖花绒寄甲的技术难题,其技术创新点: 1、成功地解决了花绒寄甲成虫饲料的配制;完成了花绒寄甲幼虫替代寄主的筛选,以及确定了花绒寄甲在人工条件下产卵的最佳温度,实现了人工环境条件下大批量繁殖花绒寄甲。 2、通过在野外释放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达到46%,最高的可达到92%,林内枯死木大幅度减少,基本实现了在试验区无松树枯死木的目标。 3、提炼和创新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防治外来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的系列技术。通过科研应用证明,感染了松材线虫病的松林,运用该项系列技术,通过彻底地清除林分中枯死木,辅以开展松褐天牛治理工程(松褐天牛诱捕及诱木设置、噻虫啉药物处理),首先控制住其蔓延发展趋势,然后通过释放天敌昆虫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媒昆虫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辅以综合防治技术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链,最终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五)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范围:松材线虫病疫区和松褐天牛危害严重地区。我国自松材线虫病入侵以来,造成很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无可估量的间接损失,影响林农增收和引起林区社会不稳,松材线虫病发展形势严峻,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国土生态安全。 松材线虫病有效控制技术的研究,从松材线虫病传媒昆虫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入手,系统研究松褐天牛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松材线虫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利用危害松树的规律,综合人工清伐林内枯死木等营造林措施、以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生物防治以及针对残留在松树树桩上的松材线虫而采取虫线清喷洒的化学防治方法,灵活应用,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提出适合当地疫区的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最佳的生物防治方案,研究成果利用前景广阔。 存在的问题:项目资金紧张。在花绒寄甲的室内人工饲养技术方面,还有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以便进一步降低成本。 因此,建议各级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力度,积极转化和推广利用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