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畜禽;遗传资源;评价;遗传多样性;起源分化 | |||||
成果类别: | 基础理论 | 技术成熟度: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论文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无 | |||
成果登记号: | 52科成登字20131025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3-11-10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贵州大学 | 技术水平: | 国内领先 | ||
评价证书号: | 黔科鉴字2013第106号 | 评价单位: |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 ||
评价日期: | 2013.06.27 | 评价证书号: | 黔科鉴字2013第106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推广形式: | 无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本项成果利用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功能基因组学、网络分析法、基因芯片、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和方法对我省地方主要畜禽遗传资源(猪4个、牛11个、羊4个、鸡14个)进行系统评价与利用研究,为我省地方畜禽资源的保存、创新与利用及新品种定向培育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对我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战略意义。 一、主要研究成果 1.贵州地方猪种遗传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成果 综合利用遗传资源评价的技术和方法对贵州主要畜禽遗传资源进行系统研究,表明贵州地方猪种资源(香猪、可乐猪、黔北黑猪、高坡猪)生长缓慢,肉质和胴体优良,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种质特性;贵州香猪体型小,具有独特的父、母系起源,器官功能和组织结构与人体相似,适用于作实验动物和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构建了猪脂肪沉积和生长相关基因LPL和IGF 1表达载体、药用蛋白PSP-Ⅱ表达载体, 在细胞、小鼠中成功表达;获得影响猪生产性状相关基因26个SNPs;培育小型实验用香猪近交系到13世代,建立了胚胎移植、剖腹取胎、零日断奶等构成的香猪实验动物化配套技术;培育出生长快且具有香猪肉质风味的新品群(贵大香猪Ⅰ号)。 2.贵州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成果 贵州地方黄牛由普通牛和瘤牛混合起源,贵州4个黄牛品种(威宁黄牛、关岭黄牛、思南黄牛、黎平黄牛)品种间遗传分化程度低、差异不明显;贵州水牛遗传多样性丰富,存在不同的类群;贵州白水牛与普通水牛的遗传差异小,仅是毛色基因变异的一个类群;构建了人溶菌酶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在家兔中成功表达;证明了贵州关岭牛肌生长抑制素(MSNT)、脂肪酸转运蛋白1(FAPT1)、生肌决定因子1(MYOD1)、肌球蛋白重链1(MYH1)、解偶联蛋白质3 (UCP3)等基因启动子是影响牛骨骼肌和脂肪组织表达的特异性启动子,筛选到牛骨骼肌组织特异表达基因8个、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基因7个;获得牛生长相关基因的81个SNPs和克隆的4个新基因被NCBI收录。 3.贵州地方山羊品种遗传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成果 贵州4个地方山羊品种(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贵州黑山羊、黔东南小香羊)遗传多样性丰富,由两个母系起源,聚类分析表明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和黔北麻羊亲缘关系较近,黔东南小香羊为单一分支,具有特殊的遗传结构,是一个独立的品种资源;获得影响黑山羊繁殖相关的2个SNPs。 4.贵州地方鸡种遗传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成果 贵州14个地方鸡品种(群)(乌蒙鸡、黄羽乌蒙乌骨鸡、黑羽乌蒙乌骨鸡、白羽乌蒙乌骨鸡、麻羽乌蒙乌骨鸡、黔东南小香乌骨鸡、黔东南小香鸡、竹乡鸡、竹乡乌骨鸡、瑶山鸡、威宁鸡、兴义本地鸡、高脚鸡、兴义矮脚鸡)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独立的起源和品种遗传特性,有独特的4个生化遗传和39个微卫星标记,是我国相对独立的一类种群;创建了“互动式繁育”方法,培育成优质高效常规型肉鸡群和乌骨鸡型肉鸡群各1个。 二、成果创新点 1.综合利用遗传资源评价方法,首次对贵州地方33个畜禽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评价,提升了畜禽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具有技术集成创新。 2.首次构建了影响猪、牛脂肪沉积、生长性状和重要药用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细胞、小鼠和家兔中获得了表达,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3.筛选获得影响猪、羊生产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SNP位点28个,牛生长相关基因的SNP位点81个和克隆的4个新基因被NCBI收录。 4.建立了以胚胎移植、剖腹取胎、零日断奶、近交系培育等技术构成的贵州香猪实验动物化配套技术。向小型化、实验化方向发展,已培育贵州香猪近交系到13世代;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利用贵州香猪为母本,培育出具有香猪肉质风味且生长快的一个新品群“贵大香猪Ⅰ号”,具有地方猪种资源利用方面的创新。 5.创建了“互动式繁育”方法,运用遗传学理论,培育优质高效的常规型肉鸡群“贵大Ⅰ号”和乌骨鸡型肉鸡群“贵大Ⅱ号”各1个,在育种理论上有创新。 三、成果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运用遗传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评价方法单一、结果不准确、评价不客观的技术问题。 2.解决了猪牛脂肪沉积、生长性状和重要药用蛋白相关基因表达载体在细胞、小鼠、家兔中表达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了牛骨骼肌和脂肪沉积性状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筛选及启动子特异性表达的关键技术问题。 3.解决了香猪实验动物化配套技术关键问题,培育小型实验用香猪近交系,使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多,克服了近交系培育过程中近交衰退的技术难题;培育出生长快且具有香猪肉质风味的新品群,解决了香猪生长缓慢、料肉比高等技术问题。 4.证明了黔东南小香羊可单独作为一个品种,证明了贵州地方鸡种是我国相对独立的一类种群,解决了黔东南小香羊和贵州地方鸡种遗传背景问题。 5.创建了“互动式繁育”方法,培育出优质高效的常规型和乌骨鸡型肉鸡群各1个,解决了鸡肤色、胫色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