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本信息 | ||||||
关键词: | 秸秆沼气;交替式酸化复合厌氧发酵;虚拟仪器 | |||||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技术成熟度: | 初期阶段 | |||
体现形式(基础理论类): | 体现形式(应用技术类): | 新装备 | ||||
成果登记号: | 91420131088 | 资源采集日期: | 2013-09-15 |
研究情况 | |||||
单位名称: | 山西农机新技术服务中心 | 技术水平: | 国际先进 | ||
评价证书号: | 评价单位: |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
评价日期: | 2013.04.28 | 评价证书号: |
转化情况 | |||||
转让范围: | 限国内转让 | 推广形式: | 产权转让 | ||
已转让企业数(个): | 0 |
联系方式 | |||||
联系人(平台): | 玉女士 | 联系人(平台)电话: | 0771-5885053 | ||
*成果单位详细联系方式请登录会员;还不是会员,马上注册! |
成果简介 | |||||
1、背景 本项目是2010年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编号20100311061)。 沼气技术是我国广大农村重点推广的一项节能减排技术。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沼气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原料收集困难、运行管理粗放、运行成本逐年增加等问题的挑战。秸秆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存在产气效率底,运行不稳定等实际问题。当前农村迫切需要以秸秆为利用对象的新型厌氧制取沼气新工艺、新装备。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以农作物秸秆为沼气制取对象。通过秸秆预处理、结合秸秆输送与搅拌装置,在虚拟仪器管理平台的控制下,完成高效、低耗及可持续的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过程,实现了秸秆的能源化利用。 指标如下: (1)有机负荷率(TS):大于25%; (2)水力停留时间(HRT):45天; (3)发酵温度:35℃; (4)容积产气率:0.9m3/m3天; (5)干物质消化率:43%。 3、技术的创造性及先进性 本项目在秸秆制取沼气的工艺、技术、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利用空气压力输料、沼液高压射流压浮技术、秸秆水解液化、交替式酸化等预处理工艺、太阳能互补增温技术及在线秸秆沼气工艺流程的精量化管理控制系统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提高了系统的产气效率,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4、技术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较国内外相同技术研究,在秸秆沼气的生产工艺、控制原理、技术装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预处理工艺实现了秸秆的高效发酵,单位负荷产气率达到0.9m3/m3.d;利用秸秆沼气专用设备使秸秆输料浓度可到30%;秸秆工艺的精量化管理实现了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本项目可广泛用于农村的生产、生活用能,设施农业的生态种植、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行业。 项目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运行可靠。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庞志村建设了20m3的秸秆沼气供气站,为近20户农民日常供气,系统运行平稳可靠。 系统相关指标的可靠性需进一步加大应用规模加以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