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在线展厅 » 国科网动态 » 国科网动态 » 正文

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一批创新成果获我市科学技术奖励

发布时间: 2016-04-06 09:49: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我要评论()
摘要: 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一批创新成果获我市科学技术奖励

可裁剪丝绵。
螟黄赤眼蜂寄生甘蔗螟卵。
CPS反应粘结原理图。
灵长类动物行为学测试实验。
6005A铝合金铸锭。
▲冷冻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形貌图。
▲厌氧+好氧高浓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本报记者 冯梓剑 通讯员 邢义波 潘 涯

       “十二五”时期,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创新喜报频传,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特别是近两年来,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在评选出的2014年度、2015年度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中,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CPS反应粘结型湿铺防水卷材”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防治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新农药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冷冻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技术”改变了我国高性能纳米碳酸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轨道交通用大规格铝合金铸锭”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南方大型轨道列车用型材的市场空缺,“二氧化氯环保制备系统”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1件,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

       据统计,111个获得2014年度、2015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近3年共新增产值53.04亿元,新增利润13.12亿元,创汇5989.51万美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科技创新发展,为提升我市在广西“两个建成”的排头兵作用奠定基础。

拥有150项专利的防水产品

        工地现场漏水、地下通道漏水、房屋楼层漏水……长期以来,建筑漏水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一大技术挑战。尽管国内很多防水企业研制了各种防水材料,但仍无法有效解决渗漏问题,关键原因就在于防水材料和建筑混凝土结构之前的粘结技术不行。南宁本土一家企业的“CPS反应粘结型湿铺防水卷材的开发及产业化”就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还因此获得了2015年南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什么是“CPS反应粘技术”?它应用于什么领域?该项技术的负责人卢桂才介绍说,他和研究团队从1993年就开始从事防水补漏工作,花了七八年时间才自主研发了CPS反应粘专利技术。该技术使防水卷材与混凝土发生化学交联与物理卯榫协同作用形成“互穿网络式”界面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防水材料与基面粘结力不够大、粘结力不持久、易受环境影响的难题,从而真正有效地解决建筑物渗漏问题。卢桂才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创新性还在于:CPS反应粘改性胶料与水泥凝胶或现浇混凝土水化反应具有同步性,且具有蠕变功能,对微小破损能自我修复;生产速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效果好,耗能低;采用冷施工,不需加热,不产生有毒气体,提高施工效率。

        CPS反应粘发明,是目前中国防水卷材产品技术唯一一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发明专利。而金雨伞公司开创的混凝土密封防水新技术,颠覆了传统遮挡式防水,目前在该领域已经拥有150项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很多核电站都在使用该公司的防水产品,这也是广西第一家成功进入核电站防水应用的企业。

纳米碳酸钙技术迅速提升

        随着我国塑料、橡胶、造纸、建筑涂料、日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纳米碳酸钙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国内市场所需高性能纳米碳酸钙却长期依赖进口。

        南宁一家公司在研发中,成功运用“二次制冷技术”制备出形貌规整、粒径可控、质量稳定的纳米碳酸钙,打破了这一困境。该项技术同时也获得了2015年南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行业内都知道,纳米碳酸钙通常采用化学法制备。然而我们这个技术的创新点就是研究开发了一套‘冷冻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技术’工艺。”据该项目负责人黄安定介绍,该项工艺技术通过改变反应体系过饱和度,从而有效控制碳酸钙的成核和晶体生长速率;且采用两级碳酸化和两级陈化工艺,降低返碱率,形貌规整,分散性较好。

        该公司在本项目基础上,陆续开发出了加速陈化技术、原位表面包覆改性技术、耐热表面改性技术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并成功应用于纳米碳酸钙产品生产。公司产值从2007年的4784.2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4016.88万元,实现增长502%;利税从264.96万元增长到6979万元,实现增长2633.98%。

        “该项工艺技术可连续化生产,操作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产品重现性好,设备投资少,对提升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黄安定说,随着纳米碳酸钙技术的进步,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面世并实现产业化,使国内纳米碳酸钙技术水平和质量迅速提升,产能也得到了扩大,彻底改变了国内高品质纳米碳酸钙依赖进口的现状。

地铁车体用铝合金南宁造

        众所周知,轨道交通目前已经逐渐铝化,即高铁或地铁的车厢体均采用铝合金结构,以实现减重和提速的目标,地铁车体中70%以上为铝合金型材,这些型材中90%为6005A合金。因此,6005A合金铸锭的开发是地铁铝合金产品的核心关键技术所在。

        2014年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完成了“轨道交通用6005A铝合金大规格铸锭开发”项目,现实了南宁地铁车身南宁造,有由此并获得了201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们这个项目有很多创新点。”该项目负责人郑玉林表示,该项技术通过研究矮结晶器低液位的高度,有效地解决了铸造热裂难题;研究得出刮水器(或气刀)冷却铸锭过程中热应力分布规律,解决了冷裂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特大规格铸锭半连铸均匀冷却结晶器喷水孔的设计;建立了特大规格铸造过程中温度场、流场的物理数学模型;通过改进特大规格铸锭质量在线检测与分析技术,保证铸锭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国内最大规格高质量的6005A铝合金铸锭,解决一直困扰特大规格铸锭成品率低的问题。

         该项目取得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建成1条年产2万吨6005A铝合金大规格铸锭生产线。目前已经销售25列南宁地铁车体型材,直接销售额约3317万元,完成1—8号线地铁型材后,直接销售收入约3.2亿元。通过本项目的研发,解决了轨道交通用6005A铝合金挤压型材热处理关键技术问题,提高铝精(深)加工的附加值,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及形成规模经济,对全面推动广西铝加工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很强大

        制浆造纸、酒精、木薯淀粉、化工、印染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高、组分多、色度深、难生化降解等特点,仅通过传统的物化和生化处理已无法满足国家排放要求。如何打破瓶颈?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实施开发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并推广应用,为重污染行业提供经济适用、技术成熟的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新排放标准。该项目也获得了201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负责人王双飞表示,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开发了FeOOH覆膜异相催化氧化技术,有效解决亚铁催化剂流失和过氧化氢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研发了过渡金属离子、亚铁试剂与螯合剂构成的多金属配体缓释剂,提高羟基自由基的有效利用率等。“产品产业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小试验证及对制浆造纸、淀粉、酒精、酵母等废水的小试及中试研究来验证产品的结构设计,为产品产业化提供强大的技术基础。”王双飞说,该项目产品已经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开发机产业化建设项目,对难生化降解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使外排废水的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排放要求,确保工业废水处理后的外排废水水质达标,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新的环保排放标准提供工程产业化实施的途径,对保护环境及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根源上预防水体污染问题,杜绝流域表水污染,饮用水发生安全污染问题。

老年痴呆疾病模型研发国际领先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解决重大疾病引起的健康问题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新药研发(尤其是生物药、抗体药)、药物研发难度的增加、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新型医疗装置开发都需要灵长类疾病模型与关键技术并具有整体服务能力的平台。

        对新药研发来说,疾病模型数据及其重要,是国内外专家热议话题。南宁一家公司就成功完成了“人类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与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建立了模型包括帕金森氏病全系列模型、老年痴呆症、糖尿病与代谢障碍等的灵长类动物模型,重点是构建了模型的研发技术体系,也由此获得了2015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们开发与构建了模型评价技术体系,尤其是分子影像学评价技术体系,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整套医学影像学的评价技术流程和实施方案。”该项目负责人岳峰介绍,他们的实验室通过了AAALAC国际资质的复审,集成技术平台与疾病模型研发体系为转化医学与新药研发服务。专注人类疾病灵长类疾病模型的研发,开发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其中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疾病模型的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将地方特色灵长类动物资源提升到医药研发高度,形成一条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高科技产业链,提升广西与南宁市医药研发水平和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广西生物医药产业科技跨越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地区医药产业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可形成技术、人才的集聚效应。

绿色防控捕虫技术开创植保新路子

         广西糖料蔗面积全国第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2000年以来,甘蔗螟虫发生逐年加重,威胁甘蔗生产安全。而长期依赖化学农药防控甘蔗螟虫,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农药用量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生态安全。

       南宁一家公司“脑洞大开”,成功完成“螟黄赤眼蜂规模化生产和甘蔗螟虫大面积绿色防控技术联合攻关与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巧妙地利用最佳中间寄主米蛾卵扩繁最优势的天敌螟黄赤眼蜂,然后释放到田间控制甘蔗螟虫。

        谈及项目的技术创新,该项目负责人师翱翔直言:有5个方面的创新:筛选出6个螟黄赤眼蜂优势品系,确保了大面积释放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寄生率达到80%以上;研发出一套螟黄赤眼蜂高效扩繁技术;研发出具备防蚁、防雨、可降解功能的专利蜂卡;制定了《螟黄赤眼蜂规模化繁育技术规程》《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技术规程》两个广西地方标准;开办农民田间学校18所,培养 “土专家”526人。

       “通过项目实施,放蜂区枯心率、螟害节率、螟害株率分别降低了66%、38%、17%,甘蔗糖分提高0.25个百分点,2011—2014年累计放蜂面积88.1万亩次,纯收益6721.76万元,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819.2公斤(折纯)。”师翱翔表示,该项目探索出一条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绿色植保新路子,对“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可裁剪丝绵国内首创

        丝绵是一种蚕丝制成的棉絮、被用材料,是用茧表面的乱丝加工而成,可作为御寒之衣,或者做成蚕丝被。但一般情况下丝绵很难剪裁,这使得制作时间大大延长。

         南宁一家企业成功研制了一种可裁剪丝绵的制作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方法将废丝、绪丝卷绕杆丝等蚕丝短纤维进行脱油、脱胶处理,再通过抗静电处理—喂料—混合与开松—除杂—梳理—机械铺网—牵伸—预针刺—主针刺,制作出的可裁剪丝绵,水洗不变形,可裁剪成蚕丝被薄型胎芯等。该技术获得了2015年技术发明奖。

         “我们采用废丝、绪丝卷绕杆丝、茧衣、丝绵筋条等下脚料,开发可裁剪丝绵,提高蚕丝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有效拓宽了副产品的用途。”该技术负责人胡征宇表示,他们通过针刺技术制作出具有复合功能的可裁剪蚕丝绵,可根据客户要求,改变针刺密度生产不同性质的可裁剪丝绵,可裁剪成薄型蚕丝被等,增加丝绵的附加值。“我们的集成绢纺、棉纺、针刺等多种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工可裁剪丝绵为国内首创。”

       据悉,该项目开发出的可裁剪蚕丝绵即为蚕丝无纺织布,蚕丝纤维经过梳理、针刺等处理,制作出像布匹一样的卷轴,可根据需要的形状进行裁剪,是作为保暖服装里料和制作春夏薄被的好材料,有效拓展了蚕丝绵的用途,为实现规模化生产蚕丝绵服装提供了技术支撑,填补了行业空白。目前,项目组采用可裁剪蚕丝绵制作出了薄型蚕丝被、抱枕被等产品。

让有机固废物变废为宝

       我国有机资源储量丰富,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工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超过40亿吨。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该如何有效利用,最终实现变废为宝?

       南宁一家公司成功研制了一套“有机固废物节能环保处理及生态肥智能化生产成套装备”,该项目针对制糖滤泥、木薯渣、禽畜粪便等,实现高效脱水、环保发酵、产业化利用为生态肥料,通过智能化施肥实现有机资源土地回归,推动农业精准施肥、节约施肥、环保施肥。该技术也由此获得了2015年技术发明奖。

      “项目的创新点在于我们自主创新研发了真空带式压滤机、螺旋发酵翻拌机等发明专利装备,形成涵盖180多项专利的有机固废物节能环保资源化技术, 2013年被列入国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实现有机废物除臭环保清洁生产,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负责人邓秀汕表示,他们以项目装备技术为依托,在国内率先建立起多个有机固废物生态肥资源化利用和智能化生产示范平台,为全国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成功的运行模式。

        该项目还成功完成了基于广西土壤地力信息大数据、互联网、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农林业高产高效智能化施肥决策系统”和“智慧云农O2O平台”。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发出需求指令,通过互联网的链接,生态肥生产系统能够按照“施肥决策系统”和“智慧云农O2O平台”基于对用户特定地块和作物进行大数据分析诊断后给出的施肥配方指令,进行远程精准在线可视生产,为用户提供“一地·一作物·一肥”的精准施肥解决方案,实现精准的增产增效目标和用肥量控制。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制定和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的措施,加快科技创新要素向南宁集聚,大力推进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生态环境,努力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创新突破,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

(本版图片由南宁市科技局提供)

 

Tags: 本文暂无Tags!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