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服务电话:0771-5885053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在线展厅 » 国科网动态 » 国科网动态 » 正文

环境监管,充满“科技范”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5-21 16:50:59     浏览次数:0次   我要评论(0条)
摘要: 如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空气、水、土壤,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广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可是,你知道广西生态环境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未来7日空气质量预报”是怎么生成的吗?广西地表水水质持续领跑全国的背后,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广西农用地土壤详查各环节工作进展在全国均位列前茅,依靠的又是什么创新举措?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生态环境管理的“耳目”与“哨兵”。今年5月上旬,记者深入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涉及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监测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探看“耳目”与“哨兵”如何在高科技装备和技术系统的支撑下,为我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气质”,提高水质,保障土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广西贡献环境监测力量。

A 一批高新设备,让空气质量预报“更有底气”

5月15日下午,位于南宁市佛子岭路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综合大楼5楼一隅,一个被环保界人士称为“超级站”的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超级站”的外表并不起眼,可机房里都是“高精尖”的设备和监测手段。

“这个‘超级站’,是我们得以及时、科学、精准对外发布‘空气质量日报+未来7日空气质量预报’的‘顶梁柱’与‘奠基石’之一。”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监测与预警预报室主任刘维明说。跟随着他的解说,记者见到了颗粒物激光雷达、气溶胶在线离子分析仪等多达17台套的大气自动监测仪器。而该中心的预报员们,利用这些仪器,便得以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变化特征、成因、来源及规律。

作为广西环境监测队伍的一名“老兵”,退休职工梁润萍至今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设备跟不上,她们努力克服经验不足、技术落后、仪器短缺等困难,开展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这3项空气污染指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初期的大气环境监测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仅仅依靠人防有限手段,使监管人员疲于奔波。

为进一步提升大气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广西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自2015年底成立后,有意地加大了高新设备更新力度。目前,该预报预警中心建有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系统,预报系统可模拟广西环境空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转化、沉降等过程,计算广西未来15天污染物浓度变化,最终给出初步预报结果。预报员们经过综合分析和会商研判后,对预报结果进行发布,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在科技的助力下,现在我们在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大气污染控制和综合决策等方面可以说‘更有底气’了。”刘维明感慨说。近年来,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均超过90%,区域预报准确率超过95%,提前7天预测到区域大气污染过程。而且,从2022年开始,广西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已实现未来1—3个月中长期趋势预报,在每年秋冬季期间,每月联合广西气候中心和广西气象台开展中长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提供广西区域未来1—3个月中长期趋势预报,区域性大气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

同时,该中心还运用卫星遥感和铁塔监控建立了秸秆禁烧卫星遥感和铁塔智能监控网,提供全天候实时监控,火点识别、报警等智能服务,支撑最大限度降低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过程期间,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开展加密会商,短临模拟分析研判,每小时计算分析大气污染状况,凌晨0时后发布攻坚成果;下沉到有污染的城市开展大气污染过程应对帮扶指导,开展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走航观测、VOCs采样监测、污染模拟分析、污染溯源分析及污染应对成效分析等技术工作,为各地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大气污染赢得了主动权。

B 一套自动监测系统,助力广西水质领跑全国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1—3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广西有4个设区市进入前10名,8个设区市进入前30名,柳州市排名第一,广西水质持续领跑全国。

不说生活污水排放,柳州光是工业就涵盖30多个行业,工业污染源2800多家。那么,其地表水持续蝉联全国冠军的“法宝”是什么?这其中,水质监测系统的功劳少不了。

“目前,柳州市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由19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水质监测点构成,所有监测断面均位于柳江水系,10条重点河段共设置19个断面。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对水样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实现对水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及有效监控。”自治区柳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科负责人韦嘉介绍,法宝之一是不断完善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建设。2023年以来,该中心通过开展专题研究、现场实地调研、积极沟通协调,科学优化搬迁点位,将水站迁入未建设自动站的国控断面,形成柳州市辖区内1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自动监测站全覆盖,更好地服务于水环境管理。

一地一域的治水经验,可以窥见广西生态环境监测“哨兵”在碧水保卫战中的作用。

水质自动站的小时数据、日均值等自动上传到监控平台,平台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超标和异常数据第一时间推送、预警预报,提供实时及未来3天的水质状况……据介绍,为实现对全区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在线监控与管理,广西着手搭建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并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系统连接约40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

通过这一套系统,我区实现了对地表水水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统计、分析、报警、预警预测等数据综合应用需求,监测人员可及时对异常信息和预报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排查存在问题、研判污染趋势,持续为我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推广西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十三五’以来,广西基本建成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覆盖我区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各大湖库、全区14个设区市和所有70个县级行政区域主要河流、主要污染源下游断面等,实现重点流域、行政区域跨界、污染区域实时监控。”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生态环境监测室主任黄伯当说。

C 一个个高质样本,助推农用地土壤详查走在前

定位、挖土、采样、称重……3月11日上午,在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组的技术指导下,自治区河池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人员来到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甘村,在全区率先挖出土壤监测的甲辰龙年“第一铲土”,也标志着2024年广西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土壤环境监测,不仅考验监测人员的体力,更考验他们的智慧。为持续提升自治区各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土壤环境监测能力,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确立了“人尽其才、器尽其能、合理有效”的工作原则,采取“1+N”技术帮扶模式,精心组织全区14个驻市中心全流程参与土壤样品采集、制样流转及实验分析等工作。

为确保采样任务的精确高效执行,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校核人员操作土壤环境监测网采样管理系统手机软件,在目标原点经纬度允许误差范围内启动采样流程,详细记录点位信息;采样现场,监测人员严格遵循规范,去除表层杂物,精确测量土壤深度,采集表层样本,确保每一步操作可追溯,保障采样的准确性、真实性与代表性,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广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于2016年10月启动,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多方协调,有序实施,严控质量,广西农用地土壤详查各环节工作进展在全国均位列前茅。”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土壤生态环境监测室主任黎宁颇为自豪。

据统计,广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量约占全国总数量的1/10,工作量居全国之首。因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会同多个部门、各个设区市共同组织开展土壤详查工作,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目前,广西土壤污染详查队伍获取相关数据上百万个,基本查明了我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分类别开展不同等级的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措施打下基础。

“广西农用地详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广西农用地分类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是后续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石,是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的重要依据,也是各设区市开展农用地污染源头防控工作的重要参考,强力支撑了净土保卫战。”黎宁表示。

广西详查工作质量和进度位居全国前列,得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办公室高度肯定,广西农用地详查工作经验和做法成为全国示范。(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蓝皓璟 李 桃)

 

Tags: 本文暂无Tags!

 友情链接

国科网 广西科学技术厅 南宁市科学技术局 孵化圈 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佛山知识产权网 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